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办学校,实质上相当于私立学校。中国的私立高等学校,在建国初期,经过接收、调整,全部改为公办或合并于公办院校,30多年来,中国不复存在民办高等学校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的出现与发展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已经出现了。因此,重新探讨民办高等教育的体制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体制改革中,是有现实意义的。一、历史与现实私立高等学校的历史,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同公立高等学校平行并存的。它的发展,有时比公立高等学校还要快,并且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当今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私立高等学校都为数甚多,如美国为54.4%(1983年)、日本为75.6%(1985年)、菲律  相似文献   

2.
建立开放办学体系 创办高水平民办高等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立大学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有哈佛、耶鲁,英国有牛津、剑桥,日本有庆应、早稻田。这些私立大学不仅在其国内以名校著称,而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我国的民办高等学校恢复创办已有20余年的历史,尽管数量上已经发展到1000余所,但从总体上看,其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离人们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很多人慨叹,民办高等教育何时能够与公办高等教育一道共同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辉煌时代! 民办高等学校的最大优势在于民办机制。民办机制可以为民办高等学校打开广阔的办学天地,使其能够真正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教育…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更是民办(私立)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民办高校”或“民办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从根本上说,公办高校之间、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以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我国民办(私立)高等教育(以下简称为“民办高等教育”)自80年代恢复与重建以来,迄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1999年,教育部承认的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有37所;具有高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学校150多所。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或高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单从量的增长上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形成当前的规模,可谓之“飞速发展”;但从质的提高来看,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专业设置的人化倾向以及课程设置中的“因人设课”现象,总体教育质量提高缓慢,甚至出现教育质量的低水平徘徊或滑坡。制约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就主要方面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中国民办高等学校能够更有效地引入和运用市场因素和市场机制,从而在体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高度多样化,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并且自负盈亏。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的经费筹措采取多样化的经费筹措模式,大大拓展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学校经费不足极易导致办学条件恶化与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为了促进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发展的非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分析了民办、公办教育发展非公平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国际私立教育发展贯例,从宏观上提出了实现民办、公办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由此提出民办、公办教育通过教育资源互补与竞争共同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社会教育需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民办教育责权利要明确郭培华武汉工业自修大学民办教育无论中外早已有之,从世界教育发展史看,先有民办后有公办或国办,民办促进公办的发展,尔后两者长期共处平行发展,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就是一所私立大学,国外的民办和国办在数量上几乎各占一半,我国解放前的燕京、...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有"私立"和"公立"的区分,但在中国却演变成"民办"与"公办",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内里乾坤?它在什么地方阻碍了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可以有效填补公办教育的不足,但是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制度尚不健全。本研究对美日发达国家在开办私立高等学校中积累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等学校是否应与公办高等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引起广泛争议。本文通过对民办高等学校行政主体资格认定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实践依据三方面,来论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0.
《早期教育》2008,(7):41
目前,中国的幼儿园可分为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并由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制定一定的验收标准和细则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11.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也不例外。在中国, 私立(民办) 高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复兴并发展。但其命运和战略前景, 尚需探讨。我国私立(民办) 高校的未来要从依附于公办高校的“盛名”和“支撑”而生存的现状中完全解脱出来, 只有创建自主品牌, 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民办高校只有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才能促进其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早期教育》2008,(8):41
目前,中国的幼儿园可分为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并由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制定一定的验收标准和细则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对旧有的私立高等学校进行了改造和接办以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1953年左右所有的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接管改为公办。本文对当时私立高等学校接管的过程、背景、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等教育是相对公办高等教育而言,福建的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是从古代的私学,近代的教会学校、私立教育、私立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等等发展演变而来。福建民办高等教育对于公办高等教育有着发展补充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的成长,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成为福建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办学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众所周知,民办(私立)中小学的发展要求教育投资必须得到合理回报(利润)。这就要求民办(私立)中小学的教育活动不仅应当遵循教育学规律,也必须遵循经济学规律,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教育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获得适当的利润,以求得生存和发展。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和实施,我国民办(私立)教育的生存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民办(私立)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制定民办(私立)中小学的收费标准,如何对待民办(私立)中小学的成本和价格了。和公办的中小学不…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条件下 ,发展高等教育产业 ,不能忽视高等教育的综合性、学术性和社会性 ,不能将高等教育完全推向市场 ;不能将教育所需大部分费用转让给社会和公民 ,应该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力度 ,防止短期行为 ,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促成公办、民办、私立高等学校并存和共同发展高等教育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和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私立高等教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阶段中一个急速成长的部门,中国也不例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部门与公办部门一起,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及其区域成长模式。研究结果发现:与公办部门相比,民办部门作为在市场机制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机构,体现了其灵活性和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针对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区域多元化的态势。在经济发展地区(例如浙江省)出现了“市场资源依托型”模式,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湖北省)出现了“教育资源依托型”模式,而在经济和公办高等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地区(例如陕西省)出现了由政府发挥市场替代作用的“政策推动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创办先于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并一直与公办幼儿教育机构齐驱发展。我国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1898年在厦门鼓浪屿建立的,比张之洞1903年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湖北幼稚园还早5年。以后,民办幼儿园在我国逐渐发展,并具有一定规模。新中国成立之初,幼儿园中的很大部分是民办的。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会议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其中就指出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做到公私并举幼儿园。1951年开始,一部分私立幼推园被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接管而改为公立,不过对办得较好的私立幼稚园还是采取了“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洪鹄  洪沁 《教师博览》2011,(11):14-18
根据教育部统计,未来10年,中国预计有5000万儿童需要入学幼儿园。而他们面临的却是: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户口、职务、关系……当公立幼儿园进校无门时,众多中国父母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私立幼儿园。相对于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形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民办高等学校。20多年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滞后,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属于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与公办高等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的学生管理行为是特殊的行政行为,民办高等学校是学生管理纠纷行政诉讼中的适格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