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风,生于1941年,是台湾十大散家之一。诗人余光中评价她的散“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述颇丰,除了散,还创作了不少小说、剧本和杂。其笔洒脱而简洁,感情深沉而细腻。语言含蓄而优雅。  相似文献   

2.
台湾散家张晓凤在多年散创作活动中不断进取,从东西方化中吸取营养,走出一条中西合璧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她在写作题材、情感因素、艺术追求方面均体现了“亦秀亦豪”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3.
杨绛散以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为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杨绛散以人桥美来只吸引人,以人格力量来感染人。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高;杨绛散展示了她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对于今天的读来说,王小妮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早在朦胧诗创作的繁荣时代,王小妮就以她接近口语式的平白无华的诗作,像一朵“清癯灵动”的小花,在现代诗的坛上,开得分外显眼。然而,就在她写诗声名日隆,完全有希望沿着一条平坦大道去取诗人桂冠的时候,她开始更多地转向了散随笔的写作。在上个世纪散泛滥的90年代,在充斥着“油腻腻地磨擦着生存皮肤”的平庸之作的坛上,王小妮以她“超度万物,俯看人生的灵气与磁性”,以她对于这个世界的诗意的体味,  相似文献   

6.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被称为“内观和自传型的作家”,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一部散、小说集中都有自己的“身世之作”,而且无论是自传散集《商市街》还是追忆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都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她这种一以贯之的追忆型创作,来自于她的独特气质。通过萧红在抗战中的追忆型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对童年生活如何回忆与重建,如何遗忘和省略,从而表达个人对战争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8.
杨绛是我国当代名的学翻译家、小说家、散家,她写于九十年代的以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的各项政治运动为背景的回忆散,以个人遭遇为典型,却不停留在一己悲欢的咀嚼上。  相似文献   

9.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0.
《寒夜》中的汪母是一个悲剧人物。她钟爱儿子,发展成“恋子情结”;对儿媳却百般挑剔,有驱逐出家门而后快的心理;她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努力,可是到头来只落得一个家破人散的结局,她的命运着实令人同情。  相似文献   

11.
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张爱玲散文中爱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里不时透出寒意并不断解构爱情神话、母爱神话、女性神话的张爱玲,在她的散中却留下了爱的意识的踪迹。她描画出来一种苍凉的、凄清的爱情情感体验,她所诉说的亲情之爱是隐在无言语的冷静与眼泪后面。她在叙述女性在男性社会的痛苦和悲凉时,流露出对女性弱势群体的关爱。张爱玲散中的爱的意识是隐在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  相似文献   

12.
写作小屋     
张晓风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1977年,时年36岁的她就被台湾地区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4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如果告诉你张晓风的无数著作都是在她拣来的一架老式缝纫机上写成的,你会相信吗?诚然如此。在台北,张晓风有一间雅致的“写作小屋…  相似文献   

13.
张晓风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1977年,时年36岁的她就被台湾地区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  相似文献   

14.
亚当的礼物     
立春 《科技文萃》2001,1(7):176-177
上完私人芭蕾舞课之后,6岁的莫丽穿着紧身的舞衣回到家,因练习屈膝和旋转,她脸色红 润,浑身汗津津的,她径直走进起居室,她5个月大的弟弟亚当正躺在婴儿车里睡觉。“我 能到处跑全靠了他,”莫丽说,一派生气勃勃的样子。“我要给他一个小吻。”她在婴儿的 脸颊上吧咂一声亲了个响吻,那种真诚显示了比简单的姐弟之爱更深沉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自从新课改以来,我校选用了苏教版《科学课》教材。说实话,刚开始拿到教材,我有些迷茫。因为她不像《自然》那么平整,一课就是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点,而她显得很“散”,觉得无从下手。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她好就好在这个“散”上,妙也妙在这个“散”上。她是由一点发出的许多条射线,“形”是射线,“神”是点。她不是七零八散,而是形散神聚。  相似文献   

16.
艾小羊 《成长》2007,(11):4-7
母亲打来电话,说姐姐回原来的单位上班了,并决定接受一个正经人家的男孩子谈婚论嫁。“这一次,她该安定下来了。”母亲长舒了一口气。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亦不知她是欢喜还是担忧。“姐姐还是那么美吗?“我轻声问。“是啊,我倒希望她快些变老变丑。”母亲答得如此之快,仿佛这句话已经在心里郁积了很久。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现代学名的散家。其清丽、绵密,并不时透露着对人生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索。颇为突出的“刹那主义”既能体现作曾经持有的人生观,同时又可从中洞察其创作主张及实践的变化之因。  相似文献   

18.
杨燕 《现代语文》2006,(9):41-43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官至浙江、四川按察使。时人呼为“宋荔裳”、“宋观察”。众所周知,宋琬是清代一位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诗人,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人们论及宋琬总是习惯于从诗歌的角度出发,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散创作。其实,宋琬散的艺术成就绝不逊于同时代的散家。但名久为诗名所掩,与其诗歌相比,宋琬散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宋琬散主要收入了《安雅常集》、《重刻安雅堂集》、《安雅常书启》和《安雅堂未刻稿》中。本仅选取宋琬康熙七年湖州交游和散创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宋琬此年、此地散创作的分析探讨见出其散创作海底冰山之一角。  相似文献   

19.
宗璞《风庐散选》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很有特点,她的悼亡伤逝散、游记散和随笔散的“真情”,以及典雅雍容风格和精致灵动的语言特点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周洁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B):128-129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是智慧和知识的象征,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创业之本,兴业之源,它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盛息息相关。纵观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人才聚,事业举;人才散,家国亡”。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