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革祥本来是某预备役师的干部干事。可当他听说这个预备役师已有6年没有在报刊上登过稿时,他来了个毛遂e荐:“我能不能试试?”领导点头后,他就挑起了新闻干事这个重担。其实,辛干事并不会写新闻稿,平时只是热爱写稿而已。如今要从零开始,得付出几多艰辛!——先从武装自己开始。他从战友那里借来一些新闻写作书籍,如饥似渴地读呀、抄呀,一个月下来,脸变得又黑又瘦。妻子心疼他,为他买来麦乳精、奶粉等营养品,他却背着妻子把这些营养品又退给商店,而用退回的钱买回一大深新闻业务书籍。——一次,他从熟人那里借来一本书,为了…  相似文献   

2.
小议总编写简讯王毅,韩晓晖,王福田陕西铜川日报总编辑王英,在该报发表了一条《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成立》的简讯。结果,有人惊疑:总编辑还写简讯?!长期以来,基层新闻单位中有这样一种风气:许多记者不愿、不屑写简讯,即使写了也不署名;或者将该写成简讯的新闻拉...  相似文献   

3.
回想初学写作时,我把多写多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稿才能多上稿,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坚持每周写3至5篇.有时一天就写两三篇,不久果然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些“火柴盒”、“豆腐块”,为此领导还表扬了我。几年过去了,可回过头来看,并不令人理想,因为发表的与发出的悬殊较大,更不用说什么重头稿子了。这使我一度陷入困境和苦恼,为什么写作水平上不去呢?原因在什么地方?一次,组织推荐我参加了上级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老记们”给我解开了这个谜:这就是平时只注重了多写,见啥…  相似文献   

4.
听说我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着实大吃一惊!虽然不至于目瞪口呆,却已百思不得一解。老高年届六旬,平生连一个短篇都未曾写过,忽然要写长篇小说,没有感冒发烧吧?是为了出名吗?老高的官不大不小,在圈子里已小有影响,还要靠一本小说打场子?何况弄得不好,还会在本不大亮的牌子上,抹上一把稀泥!是为赚钱吗?老高虽是工薪阶层,但却己达温饱。何况挣钱的道儿有的是,何故偏偏选上这吃力不讨好的门径呢? 就连我的妻儿也很疑惑:工作忙得有时连晚饭都不想吃,还有时间写小说?老伴劝我说:“等退休了慢慢再说吧!” 不管…  相似文献   

5.
尹维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方言,冯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当好一个报纸的总编辑?在全国省级党报众多的总编辑中陕西日报总编辑尹维祖又有什么特点呢?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要写他,还是写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抓转换机制解放新闻生大力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4月15日,武警总部司令部在京举办了一期由机关和直属队44名干部战士参加的新闻报道培训班,虽然时间仅10天,但其间在培训班上却发生了很多新鲜事。中校讨教中士中校谢建国是武警总部司令部政策研究室的调研员,研究政策理论他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但对新闻写作却是个门外汉。不懂,他就虚心做“小学生”,主动拜有新闻写作经验的中士王永武请教。他采写的一篇500多字的消息作业,王永武给他“砍”得只剩下200多字。“噢,原来是套话写多了,那就再来。”第二遍,他改写后的消息中导语又写长了,而且背景材料还交待…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8.
干新闻这一行,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尽可能写独家新闻。用独特视角写稿,让自己的稿子充满个性。在追求个性的旅途中,也有许多新闻同行常常发牢骚:本来自己的作品很有个性,可借稿子被改了!可借稿子在哪个环节来被通过!笔者也曾发过类似的牢骚。个性的作品究竟如何产生?又如何让大多数读者共同感兴趣?在采写《140万双袜子的命运》的过程中,笔者有一些感受。一现代新闻业的竞争,第一个竞争点在于竞争新闻线索。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单位都有一个通讯员负责报道,线索“抓”记者的多。如今进入市场经济,通讯员的积极性已不如从前,记…  相似文献   

9.
在济南军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个人表彰人会上,参加会议的新闻干事都互相打听:“刘长江是哪个单位的?哪一个是刘长江?刘长江,原是某师志愿兵摄影报道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年,在省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见稿38O余篇,连续三年荣立三等功,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刘长江的“辉煌”是勤奋和艰辛换来的!刘长江是半路出家。他1980年入伍,由于写得一手好字,被排到团电影组当放映员,后来又被调到师里当录像员,一干就是10年。1990年8月,师里的摄影报道员上军校学习去了,领导把相机交给了刘长江,他当时的高兴劲就甭提了。从此,他成…  相似文献   

10.
观点加例子,这是不少通讯员在写消息时常用的一种手法。用这一手法写出来的消息,不是内容单薄,就是呆板老套,看后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这类消息究竟有啥毛病?毛病就出在缺少概括上。何谓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写消息离不开概括。有了概括就使一篇消息既有骨头也有肉,既有点上经验也有面上成果,显得丰满厚实,简洁明快。概括,宛如衬托红花的绿叶,它能给消息增许多色彩。写消息时究竟如何概括呢?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概括新闻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新闻事实并非都是一个个完整…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事实的魅力     
“新闻作”!这是人们对某些文字拙劣作品的~种带有贬意的形容。其实,这里也包含着对新闻写作的某种误解,以为新闻报道就注定是文字干瘪、枯燥和令人乏味的。许多人早就指出,新闻应当也必须是写得引人的,要能够抓住读者,使他们饶有兴趣读下去。胡乔木早在几十年前的那篇(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就要求把新闻写得“立体化”。他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剖面的背景,色、香、昧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错,新闻不是文学创作。新闻不能依靠故事曲折情节的编织,对人物心理的那种充满生观感…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0月,年仅18岁的王兴胜带着青春的梦幻步入军营时,便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吸引。于是,他拿起笔开始了新闻写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新闻、爬格子不像人们在黄土地上吟唱信天游那般惬意。起初半年多的时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写下20多篇稿件,悄悄寄往各报刊、电台,可是每次都石沉大海。一气之下,他把全部底稿付之一炬,发誓再也不写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当地县广播站的一位编辑。这位有经验的老编辑给他指点迷津,并介绍他参加了县广播站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不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写的《雷锋精神在警营闪…  相似文献   

14.
希望有更多记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费强标题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记者这个职业本来就应该是自己采写新闻的,还值得写上三五百字,占据《新闻界》一块宝贵的版面吗?非也!近几年来,打开报纸,象《四川沿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这样记者自己动手采写的新闻,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15.
马的劲是什么?是骁勇,是拼搏!张家口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刘邦举就有着这样一股子劲。1972年,刚满19岁的刘邦举,一入伍在河北省蔚县人武部当打字员,他常常为新闻干事打印稿件,看着身边的一桩桩新鲜事,经他打印后在报纸上变成错字,他心里很激动,同时偷生一种意念:我也要用按动键盘的手把身边的新鲜事儿写出来上上报。1977年他当了政工科干事后,更坚定了写作决心。一年下来,手稿整整码了一人高。他相信几分开水便有几分收获。终于有一天,他的第一篇报道《三凰引凤过深山》在地区报纸发表。第一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不懈地追求。19…  相似文献   

16.
王水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张黝黑的脸庞,那是多年来在新闻和事业的道路上历尽曲折磨练而形成的光彩……。1976年12月,王水林由老家湖北入伍,来到了南京军区某坦克师修理连,当了一名无线电修理工,还担任片战一上文化普及课的教员。那时,他用螺丝刀修理无线电!或是站在黑板前讲课的时候,是绝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上记者”的,说来凑巧,还是一位采访他外J战士报道员把他引上了新闻之路。一次,~位报道hi采访了他的事迹后,把写好的稿子拿给他看。他仔g田看了几篇,暗自掂量,这样的稿子自己也能写,别人能当报道员,我为啥不能…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报道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新闻工作者为了某种目的,可不可以自己去“策划”、“制造”事实,并且由他自己来报道这个事实呢?“新闻策划”论的同志不但认为可以,而且把它称之为“新闻的新增长点”,据说这种做法还“丰富了新闻的含义”云云(1),真是礼赞有加!“新闻策划”也好象真的“丰富了新闻的含义”,惹得众多新闻界同行的关注,竟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我拜读了一些讨论文章,发现对这个概念原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些同志所讲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工作的策划;而另一些同志讲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8.
曾被济南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驻豫某师,10月中旬专门召开新闻形势分析会,提出了“瞄准差距,戒骄戒躁,夺取全面胜利”的工作思路,打响了年终新闻工作的攻坚战。(方雷)济南军区某特种大队通过开办新闻培训班,请驻地记者授课等形式,对从全大队挑选出的十余名有一定文字基础的战士进行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投稿命中率。(张型顺、仇成梁)9月28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遍了某高炮旅军营:业余报道员牛州镇由士兵直接提干了!这是小牛艰辛写作挥洒汗水的回报,也是他立足军营成才的结果。(蔡宝鑫、卢原峰、张…  相似文献   

19.
爱她没商量     
我和《新闻与成才》的“姻缘”有点戏剧性。1990年春天,那时我还是个刚下连不久的“新兵蛋子”,在营部炊事班干一份苦差事──烧火。有一天,我在打扫一位已经转业的老班长的房间时,拣到1本无封面、无封底、无目录的旧杂志。当时随手一翻,如获至宝,揣入怀中。上班时蹲在烧火间细细品读,立即被她迷住了:“怎样把新闻写好?投稿注意些什么?”等等。我喜欢写新闻而又苦于无路可走,无人可问,无门可入,有她帮助,真是无助我也!我高兴地直咧嘴,激动地直拍大腿,可是炊事班长在上边却急得直跺脚。他用镐铲敲着锅喊:“加大点火!”我…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看到某集团军“老虎团”荣誉室众多新闻奖杯和奖状时,无不感慨地说;每一个奖杯和奖状都凝聚着陈政委对新闻报道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啊!在新闻沃土里栽花育人陈政委是从新闻报道这片沃土走上团领导岗位的。在21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内外新闻单位上稿近千篇。陈政委过去在师机关工作时,总是结合工作发现和培养新闻写作人才,先后为10多名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创造有利条件,服务上门,辅导到家。打字员王立新对新闻写作感兴趣,但基础比较差,写了好多稿子都石沉大海,他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