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张飞 《语文知识》2014,(12):93-95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者的新宠,翻开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便一目了然。新材料作文有它的优势,其选材的意旨有一定限制性,避免了以前老材料作文的僵化和死板。它的立意范围比较宽泛,便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展示写作个性,避免了话题作文立意无边的弊病。新材料作文具有“中庸”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等,可以说是一箭多雕。正是这些原因,新材料作文题才会在高考中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高考的启示,“话题作文”流行于语文中考“舞台”上,它的出现和发展,是我们国家宽松的文化环境在学生作文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中考作文改革的一种尝试,而且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学习新《大纲》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夏智慧 《现代语文》2011,(3):142-142
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倍受青睐。高考、中考对它情有独钟,几年来一直占据作文命题排行榜的首位。语文教师对它恩宠有加,唯“话题”是从,不敢稍有怠慢。学生更是口中念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是“话题”。话题作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缘于难以抗拒的“诱惑”。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考试上,话题作文已经占领了语文高考和中考两大考试领域,正在走向科学和规范;在教学上话题作文训练方式已经异军突起在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段,其势头不可阻遏;在理念上,话题作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学生已经初尝了甜头。那么,话题作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文方式呢?它从哪里来?它何以受到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重中之重,约占语文部分的40%,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命题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卷命题。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只需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三自为考生创造了一个扬长避短,充分释放自己创造潜能的写作空间。仅从近三年考场作文的反馈看,大部分满分作文在创新方面有所创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离不开高考这根指挥“魔棒”。因为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种社会活动能有中国高考这样强大的凝聚力量;语文高考,特别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强制性导向作用更是古今中外十分罕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交错相融,令多少受它直接辖制或和它有利害关系的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从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在注重社会意义这点上是相同的。1999年命题和2000年命题的出发点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今年高考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更有着明显的社会教化倾向,其…  相似文献   

7.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考试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开放性的作文题增多。其中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学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话题作文是一种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形式,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就社会反响来看,话题作文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师生的认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可以说,这一命题形式为中学作文教学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学习及测试的重头戏,也是一般学生颇为头痛的内容,它赋分最重,最能综合反映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目前的语文考试作文题多为话题作文,有话题、有材料、有要求。应该说,话题作文内容丰富。操作空间非常广阔,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张扬灵性和个性的舞台,有充分的创作自由,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话题的精髓不能把握,割裂话题内容,片面理解,只见树木,脱离框架,超出规定的话题去立意选材,造成偏题离题。  相似文献   

10.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12.
罗昌财 《青海教育》2003,(12):19-19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连续出现,一部分学生认为话题作文容易写,不把“话题”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产生惰性心理,对作文不感兴趣。其实,作文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如果对这出戏不再是“情有独钟”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考生口中得知,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可以只写某一方面,也可以兼写两方面。稍加思考,觉得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虽然继承1999年以来的传统,仍然考话题作文;但它跳出了以往思想类的圈子,打破了以前哲学类的框子,开辟了一条语文味的新路,代表着今后新高考的方向。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精品,甚至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极品。具体地说,它有如下“五性”:  相似文献   

14.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现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具体情况见下表: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话题作文能更好地张扬考生个性,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才华,便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话题作文之所以得到考生的首肯,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加宽松、更加…  相似文献   

15.
高静 《宜宾学院学报》2005,5(8):121-122
连续几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话题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长足的进步。如何在话题作文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三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的一次次闪亮登“场”,各地各校语文训练与检测中的话题作文也风起云涌,话题作文已成了广大师生、语文报刊关注的热点。笔者在教学中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不揣浅陋,写出来请同行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7.
高考命题权的下放,催生了新一轮的高考全方位的改革。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一向为世人所关注,也是当今高考语文改革的一大焦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倡导的“话题作文”已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不过,最近对其评说多种多样:有观点认为,“话题作文”正逐渐走向成熟,它还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有观点认为,同过去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话题作文”也将会走完其辉煌的一生,告别高考测试的舞台。笔者也想在对“话题作文”的讨论之中,表达一己之见,求教于同仁。一、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要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首先必须明确写作的本…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平时总是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可以看出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今年参加高考的评卷工作,被分在作文四组,在一个多星期里,评了三千多份试卷,这其中固然有不少优文佳作,但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下面就感触比较深的来谈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大有重拾山河的气势,可写贯话题作文的学生对于那些用华丽的语言支撑着众多材料的文章情有独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数理化的挤占,语文科教学只能是“夹缝中求生”,要学生多读多写几乎不大可能,因此,在写作时,学生苦于素材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作文取得高分,一些农村中学的老师便提出了“一材多用”的方法,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定的素材,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也曾拜读了此类文章,也听了几节类似的辅导课,并加以尝试。确实,学生作文的内容不再空洞了,分值也提高了,可一段时间后,便心烦气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渭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