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5,(4):15-19
《雷雨》里的周朴园作为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多重的评价。这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得以成为一个立体生动的典型,具有了多维人格的魅力。本文从创伤性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认为周朴园两极性格形成之因来源于早年情感创痛,并对他的整个人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同样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张玫 《现代语文》2009,(9):71-73
周朴园作为《雷雨》的核心人物之一,除了传统的分析角度外,本文试从周朴园是剧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核心,是他统治的周公馆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这个家庭中的情感的可怜虫,以及整出悲剧的最终守墓者等角度,重新解读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雷雨(节选)》用丰富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其中周朴园这一人物更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本文将关注节选部分中的舞台提示来对周朴园进行全新的解读。在笔者眼中,周朴园不仅是一个虚伪、可恨的伪君子,更是一个内心世界贫瘠与空虚的可怜之人。  相似文献   

4.
周朴园是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人们过去惯常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其进行论定,冠之以“狠毒”、“残忍”、“专横”、“伪善”、“自私”等带有明显憎恶的情感色彩的词语,让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政治的”、“道德的”周朴园。作为一个成功的立体感的典型人物,周朴园身上一定存在有人们很少深入分析的“情感的”、“心理的”、“个性的”更为复杂、人性的周朴园。对这个人物的这些侧面进行深入分析,有益于还原这个人物的真实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是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及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来加以表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雷雨》(第二幕)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剧作篇目,其主人公周朴园的情感心理有两处因“阶级对言说”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处理———一处是鲁侍萍周折再三,巧妙地向周朴园挑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周朴园态度的突然转变———“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另一处是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  相似文献   

6.
廉刚 《现代语文》2009,(7):102-103
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既冷酷、专横,又有一般人的情感。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周朴园自觉把自己变成维系家族利益和封建道德的工具。他一方面残忍地抛弃侍萍,却又眷恋不已;另一方面所做所为不合道德,却又在孩子面前显示其道德模范。周朴园专制,但并非没有人性:侍萍特殊的奴性美,符合周朴园的审美心理;感情需要有所遮掩和寄托;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内心歉疚;封建道德的苦行僧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很多评论对周朴园和卡列宁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简单化、情绪化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两个人物,本文从作品出发,既分析了周朴园和卡列宁性格中非人性的一面,也展示了他们人性的一面,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便达到全面客观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朴园形象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中周朴园这个形象非常复杂,应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文化意蕴角度和生存方面来诠释周朴园身上所拆射的深层意味。从社会学层面看,周朴园是一个集封建地主与资本家两种阶级特性于一身的双重人物,同时也不失为一位精明能干有理想的资本家。从文化意蕴层面看,周朴园的身上交织着文明与专制、情感与利益的矛盾冲突。从人生的生存方面看,周朴园的一生伴随着存在的困境,并且这种生存的困境待有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禺在其力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周朴园的情感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有的人甚至崇拜他 !这就印证了西方评论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体现了审美的多样性。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看清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一者,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次写周朴园不忘旧情,如:保留旧家具、旧习惯 (关着窗子 )、穿旧雨衣、旧衬衫等,还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一切都显得周朴园多么怀念侍萍,对…  相似文献   

11.
周朴因对侍萍的情感,历来被无数论家指认为虚伪、自私。本文重新审视文本后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心态是矛盾而复杂的:伤害与悔恨交接,恐惧与思念相杂,冷漠与真诚同在,经历了伤害→怀念→忏悔的嬗变,显化出周朴因人性的沦丧与回归,揭示了周朴园作为“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采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前因。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众多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向前发展。该剧还成功地运用了"发现"与"突转"、"悬念"、"巧合"等结构技巧。《雷雨》艺术生命力百年不衰,和它缜密严谨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雷雨》中周冲与四凤、周萍与四凤、周朴园与侍萍三个共时性恋爱故事构成互文本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历时性大故事:富豪子弟对下层劳动女性的始乱终弃。《雷雨》是曹禺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其对社会的观察而做成的“人生模型”,是以爱情为外壳的男人成长的寓言以及作家个人的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14.
《雷雨》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文本研读出发,还原情景氛围,对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蘩漪、鲁大海三组人物关系中提炼的性格聚焦点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周朴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一剧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人们反复欣赏甄别后,周朴园被人们贴上了"凶残、狡诈、自私、伪善"的标签,周朴园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成了"假恶丑"的形象代言人,成了一个"万人恨"。但是,恨由爱生,这恰恰是人们对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喜爱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在《雷雨》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婚姻门当户对,但为何冲突不断?从双方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上可以找到更为直接的原因。周朴园是一个封建专制家长,"顺从"是他对于下人和妻子的首要需求;蘩漪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解放意识的"新女性",对所爱之人精神上、心灵上有着更为明确的"自觉"。这种相异与错位,是造成他们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曹禺在《雷雨》中通过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9.
周朴园是四幕话剧《雷雨》中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核心"人物。他存活于剧本中,是封建大家庭的罪魁祸首,还是旧情难忘的痴心汉,他对情感的流露是虚伪还是真实,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周朴园的内心情感,挖掘他痛苦的人生选择和隐藏真实而挣扎的无奈情愫,揭示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