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次在基层学校听课,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执教了"圆的认识"一课.在揭示了半径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半径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在各自所画的圆中画半径,限时30秒.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再安排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探讨了这3个问题后,教师追问:"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教学片断]师:你们会使用圆规吗?生:会!生:只要将圆规的两脚张开,把针尖固定,笔尖旋转一周就能画一个圆。师:好啊!现在,每个同学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圆。学生操作画圆,老师巡回指导。师:现在,每个同学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圆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学生折叠圆片。师:几条折痕在圆中有什么特点?几条折痕的长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第116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2)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生:……师:圆的特征很明显。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一个小圆片进行对折,量出折痕的长短,从比较折痕中引出圆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概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倒也无可厚非。但在仔细观察学生量折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圆十分熟悉,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生活中他们对圆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学生不但知道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合乎要求的圆。一学生悄悄说:“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其实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嘛,这些有什么难的?我早已经会了。”看他们熟练地对折圆片,并测量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我…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观摩了国家级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认识圆》一课,当学生已经学会用圆规画圆后,华应龙老师让全班学生各自自由地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不一样大呢?”有的学生回答:“不是一个人画的圆当然不一样大了。”  相似文献   

6.
[案例]听了省级评优课《圆的认识》后,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圆和一张记录纸,纸上写着:我们的发现是:1.2.3.……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探讨活跃,几分钟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作了如下记录: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每条都相等。2.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每条都相等。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学生在回答时边叙述边演示研究的方法,或折、或画、或量等,并不时有人补上“在同一个圆内”这…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过圆心真的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原来的预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本节课的新授环节是通过引领学生寻找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来进行挑战性学习。一、初次寻找,明晰含义。由于学生经过了课前预习,很容易就能找到用圆规画的圆的圆心固定的点、半径和直径。引导学生在自己用圆规画的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相似文献   

9.
《圆的认识》公共课上,讲课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好像他有意展露自己徒手画直线的功夫,接着随意地添上圆的各部分:圆心、半径和直径。当学生练习作图时,许多同学模仿教师画图的顺序:认认真真地作圆,随心所欲地画半径直径。由于多数学生不具备徒手画直线的能力,画出的半径和直径都成了一条条摆动的“黑蚯蚓”。为此,学生相互嘲笑。当教师发现情况后,再想“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种做法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失去了培养学生制图技能的机会。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我认为应该提醒这位教师注意以下三点:1.重视新知识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观摩了国家级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姒识圆》一课,当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后,华应龙老师让全班学生自由地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都不一样大呢?”有的学生回答:“不是一个人画的圆当然不一样大了。”华应龙老师笑了笑说道:“好!  相似文献   

11.
课前“说话训练”的尝试○禚金凤(南昌大学附中)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课前说话训练的尝试:即每堂语文课前,由二名同学上台各说一、二分钟话(事先布置,按座号轮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然后教师予以评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12.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3.
趣,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道出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比如,全国优秀教师杨利兵在“圆的世界”课刚一开始,便和学生玩起了游戏.一个学生上台,闭着眼睛只用手从一个布袋子里摸出一个圆片(里面有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然后说出一摸就中的心得——圆没有角,圆的边不是直的而是弯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当有同学提到课余时间玩的“打弹子”游戏中的弹子时,杨老师就势转移到了这个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她出示了一张照片:5个同学一字排开,最中间那个同学的正前方地上放着一颗弹子“.照现在这样站着进行比赛,公不公平呢?”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离弹子的距离不一样长,提出了要围成一个圈站着,把弹子放在最中间.于是,老师又给出一张照片:5个同学围成一圈,但远近仍然不一.学生进一步指出了问题.老师给出了第三张照片,引导同学们继续讨论:弹子应该放在哪里?(圆心)同学们站在哪里?这个点有多少个?谁帮老师画个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距离?(讨论并得出:半径,无数条,用r表示,在等圆或同圆中都相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学过程:一、创设猜谜情境,认识直线和射线(一)集体猜谜语,复习线段1.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们先来猜一个数学谜语,请看大屏幕:有始有终,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有始有终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2.交流谜底。(先悄悄告诉老师,再…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听过两位教师教圆的周长。第一位教师讲课的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两条直线上滚动一周,确定了这两个圆的周长,请两位学生用米尺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量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第二位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按指定的半径做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做了量周长的示范后,要求全班学生按照程序进行操作:①量出圆的周长,②量出圆的直径,③用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④观察所得的三个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分别报出测量的数据,经过核对、讨论,确定出较  相似文献   

16.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在翟老  相似文献   

17.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客: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十一册第回单元“圆的认识”。教学回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冒径自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圆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画图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用投影动态演示出一个圆,引出:会天我们采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新的曲线图形——圆。3.要求学生列举回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上的偏差,如:把乒乓球说成是圆的。4让学生用一个硬币或真他圆形物体在纸…  相似文献   

19.
近日,学校举行教学能手选拔活动,有位教师上<黄果树听瀑>一课.课伊始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竟然齐刷刷地齐读起来,教师顿时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待学生齐读了6个自然段之后,教师终于"果断"地拍手让学生停下来,说:"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很喜欢齐读,但老师觉得自己读自己的会有更大的收获."听课的教师相视一笑.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去听六年级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讲的内容是《圆的认识》。在学习了圆心、半径、直径基本概念之后,李老师让学生自学“圆的画法”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很快自学完毕。“知道怎么画一个圆吗?”“知道。”“下面请两名同学配合,一个同学当‘指挥’,一个同学画,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哪两位同学愿意完成这件事?”从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能看出愿意当“指挥”的要多一些。大概是最后一排,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承担了画圆的任务。二人来到前边,开始汇报。“指挥”拿起书,态度镇定地读到:“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带内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