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学术人才跨国迁移决策矩阵为基础阐明海外青年学术人才引进政策的效应,然后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能力因子对青年学术人才"海归"决策具有双重特征,其中在世界Top100任职的青年学术人才回国意愿比较强烈,但在海外进入终身职位序列或者获得终身职位的青年学术人才回国意愿不强,且年龄越大的学者回国意愿越弱;在中国大陆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人才并不倾向于回国发展,一般学术人才年龄越大回国意愿越强。虽然高学术能力青年学术人才留在海外是其理论最优选择,但是海外青年学术人才引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与海外市场的收益差异,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全职回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0,(6):11-13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这是对清华大学继续吸引国际一流教授回国工作的巨大推动!”谈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格外兴奋。  相似文献   

4.
吸引海外留学人才 服务国家科技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在外留学人员最多的国家,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中有许多人拥有高学历,有特长有技术,是我国科技建设急需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从世界人才资源竞争、我国留学人员在外分布与状况、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途径、吸引人才回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做好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工作,积极为国家科技建设服务进行了论述,本文提出的一些论点和问题,对做好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峰  唐莉 《科研管理》2022,43(1):192-199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化,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海归学者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也日益显著,但这一议题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9—2017年间入选的科学技术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样本,以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时的年龄为职业发展速度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海外经历对高校科研人员职业成就进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时间的催化剂作用具有异质性。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即归国以及海外经历仅为短暂求学/访问的科研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均不具优势,而全职海外经历缩短职业成就时间的效果明显。此外,海外经历的加速效应因科研人员所在研究平台的不同呈现异质性。入职“双一流”高校的海归学者往往更快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基于研究发现,论文对我国公派访问政策和高校当前的人才引进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6):1-6
我将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面向海内外引进和重用优秀人才;要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力度,做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在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上,主要采用的是“待遇模式”,即通过改善待遇等,来吸引他们叫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留学回国工作本身的变化,应该将“待遇模式”向“事业模式”转换,即用事业、机遇和良好的成才环境来吸引海外留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中,如何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文化再适应的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逆向文化冲击影响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21份问卷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第一,逆向文化冲击负向影响海外华侨华人的回国创业意向;第二,创业自我效能在逆向文化冲击和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部中介作用;第三,国内创业政策支持强化了创业自我效能在逆向文化冲击和回国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最后,对如何通过弱化逆向文化冲击提升海外华侨华人的回国创业意向提出了对策建议。理论贡献在于,从文化环境的视角,引入逆向文化冲击作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的前因变量,丰富了创业生态系统中文化环境对移民创业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1,(16)
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一则"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的消息引发热议.在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更大的决心和诚意,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机制吸引海外顶尖人才回国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与他国竞争优秀人才,广纳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各国纷纷使出各种"重磅武器".例如,有的国家不断调整和制定技术移民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为争夺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苗子,进而挽留这些优秀人才在本国工作,一些发达国家慷慨为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或助学金.许多国家还通过设立跨国公司的方式,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争夺高端人才.还有些国家甚至建立政府猎头机构,专门进行海外人才招聘,吸引海外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实施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人才支撑,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浙委[2004]2号)精神,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决定实施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对象"钱江人才计划"主要择优资助近期回国来浙江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1.来浙江从事科技创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专才回国创业成就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特色创业园区的发展,提升了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但海外华人专业技术人才的自身特点也使其在回国创业中具有许多先天不足之处。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分析,结合华人专才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对海外华人回国创业的影响,发现我国对海归创业者人才保护的战略仍旧停留在个体适应性和个体激励措施中展开,缺失相应的法律政策和具体制度的保障。只有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护航功能,才能进一步吸引海外专才回国创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是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供全程孵化服务的专业机构。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成立18年来,已成为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海归人才创业摇篮。园区植根武汉最具创新发展活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培根  牛敏 《科学学研究》2002,20(3):262-265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高技术人才通过留学或移民的方式而大量流失的现状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国际人才流动的问题。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 ,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成因。尽管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国际人才竞争的不利地位上 ,但只要各国能结合本国国情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改善人才环境 ,实施智力引进 ,还是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重新取得自己的独特优势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取长三角地区211家外向型制造企业的有效样本,本研究分析了企业快速国际化情境下,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与国际化速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实证结果表明,海外网络嵌入性对国际学习和国际化速度均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学习对国际化速度也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学习在海外网络关系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国际学习在海外网络结构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海外网络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之间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了网络嵌入性和企业国际化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本土企业通过主动嵌入海外网络和促进国际学习,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进“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1,(3):19-19
2010年,福建省科协积极贯彻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依托“海外智力为海西服务”的平台,以引进人才、智力为主线,以项目对接为抓手,本着“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提升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8月中国科协批准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浙江(宁波)工作基地"(简称"海智基地")。四年多来,在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宁波市科协充分利用在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方面的各种优势条件,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开展海外人才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国不仅培养了大批国内人才,同时还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2013年全国新增“千人计划”专家861人,总数已达4180人,人才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存在着唯论文、唯结果、行政色彩浓等问题,导致了人才评价有失偏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尽快完善评价人才的方式办法,破解人才评价难题,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顾承卫 《科研管理》2015,(1):272-278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区域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集聚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撑。在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地近年来制定实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提出相关建议:注重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适度"和"平衡";注重对海外人才团队的引进;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机融合;注重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叶延禄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57-160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才的争夺也必须着眼于全球范围。在对美国、日本、印度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做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当前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