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历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是我们历史课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在历史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学基础课程之一的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爱国主义既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平时的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以达到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何惠 《基础教育研究》2011,(10):41+43-41,43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课中充满爱国主义内容,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充分利用历史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吴正 《甘肃教育》2007,(12S):31-3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大主题.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选命题,而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史,着眼于今,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爱国主义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要努力探索在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的历史、典型的历史人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居于基础地位。因为历史学科既研究各国以及各个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的发展情况,又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从教育领域来看,上好历史课对于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很重要,有很必要。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理论依据,从价值、内容、方法三个基本维度对民族精神教育进行定位,是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学理支撑.新时期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定位应以个体发展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内容定位应以爱国主义为稳定内核的综合系统,方法定位应以隐性渗透为主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学科 ,根据它本身的教学特点 ,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继承优良传统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等 ,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立志报效中华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 ,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因为历史课有着生动丰富的内容 ,有着具体而深刻的道理 ,有着血肉相关的联系 ,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不是牵强附会 ,因为历史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在历史课中进行爱国…  相似文献   

9.
一堂历史课,往往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这对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乔德胜 《考试周刊》2008,(48):169-17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  相似文献   

11.
任志勇 《新疆教育》2013,(13):113-113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的人们对祖国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以祖国和民族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祖国和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可见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应怎样才能更好地担负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智力水平、社会经济地位等,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是提高大学思政课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历久弥新的主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践行的重要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将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本文将对新时代爱国主...  相似文献   

16.
邓小明 《文教资料》2006,2(27):25-26
以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增强民族自尊心、白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使学生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和平、诚实、谦虚、坚强、有毅力、勇敢等良好的思想品质。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要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贯穿并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而历史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思想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下面笔者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通过历史课教学,使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侧重从周恩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方面作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中从热爱自己的民族,建设伟大的祖国;加强国防建设,反对外国侵略;实现祖国领土上的完全统一;酷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字、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主义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初中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材料,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适当地增补一些乡土材料,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