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上接强盛的秦汉,下启纷乱扰攘的两晋南北朝。一群特殊的人,一段特殊的历史,三国时期是在封建大一统之后的一次严重分裂。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舞台是男性的舞台,女性似乎只是陪衬。就像绝世美女貂蝉、巾帼英雄孙小妹、江东二乔这样赫赫有名的女性也只是陪衬。有人认为汉  相似文献   

2.
开发“三国文化之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三江旅游应以“三国”为主题 ,“三国文化旅游”或“三国文化之旅” ,实际上是三国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产物。“三国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历史学的、历史文化学的、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开发“三国文化之旅”应注意 6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4.
在丰富多彩的成都传统文化中,三国文化是最具特色、影响最为深广的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三国文化"概念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三国文化与成都的关系:(1)成都是原生三国文化的核心地区;(2)成都是三国文化的传承中心;(3)成都是三国文化的研究中心。在成都市建设国际大都会的进程中,加强三国文化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谭邦和 《寻根》2012,(5):22-25
俗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盖如孔老夫子所说的,少壮之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而老年人则“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壮之时读水浒易“以武犯禁”,而到了老年,若还是患得患失,放不下机心,则这辈子也未免活得太累了,何苦来哉!其实,“少”与“老”的划分倒并非绝对。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对于一个天性恬淡、崇尚简单的人来说,就算少读水浒,老读三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玉玺传》说白部分的分析,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认为《玉玺传》据以改编的《三国》底本,极有可能是罗贯中的《三国》原本,大约产生于1358-1368的十年间。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的《诸葛亮与三国化(一)》一书,是以最新视野展示近年来三国历史与化研究成果的学术论专集。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洛分校)、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联合主办的“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举行。来自美国、韩国、日本1所大学的20多位学,与我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1所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会聚一堂,对三国历史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是继1991年“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在四川举行的又一次“三国化”国际性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三国文化精神谭洛非我们这里所说的三国文化,是指以三国历史为源头,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为主体,包括诸多表现形态(如小说的传播与研究、应用,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各种形式的改编、再创作,以及旅游人文资源等)在内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研究《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10.
陈寿的《三国志》是中国史学界的鸿篇巨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为“二十四史”之“前四史”,是现存的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原始资料之一。由于陈寿亲身经历了蜀汉和西晋的更迭,是三国时期的“过来人”,所以他撰写的《三国志》事件翔实,内容精准,  相似文献   

11.
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国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概念予以界定,对四川、陕西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和旅游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应该树立"既要回归自然,也要拥抱人文"的旅游观,并提出"大天府,大旅游"的概念,就如何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力假仁者霸——“仁”与三国文化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国时期,对仁主的渴望是时代的追求。故三国的缔造曹操、刘备、孙权在打天下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以力假仁而霸的建国道路。大致说来,曹操虽以奸诈闻名,却在用人、善待部下和政治上体现出了较强的仁政特点;刘备以仁称,却以权变理论巧取豪夺了刘璋的益州;而孙权为了鼎足江东,对部下可谓是仁至义尽。所有这些仁与不仁的行为,都是服从于他们壮大自己实力,以在军阀混战中立足,进而问鼎天下这一根本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田秉锷 《东方文化》2002,(2):119-122
“三国”,由“汉”的大一统分迸支离而成。“一”分为“三”,神州幅裂,故国烟灭,何其悲哉!酝酿了60年,“三”复合“一”,江山大统,新朝鼎革,又何其喜也!  相似文献   

14.
施德与施刑     
王夫之在比较三国时说,魏、蜀两国,曹操、诸葛亮、刘备都是按申不害、韩非子法家的那一套搞,用法严峻操切,而王道没有了;只有吴国因顾雍、陆逊宽仁治国,所以无苛繁之政,使老百姓生养休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女性出游行为特征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旅游史研究中,女性旅游现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者很少从性别角度来讨论男女两性旅游行为的差异.人们所说的旅游往往就是男性旅游,女性旅游行为较少受到关注和研究.而在现代女性旅游兴起并普遍化的背景下,从探究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入手,来研究中国女性旅游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发展女性旅游和大众旅游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本文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论述:一.官宦之家的女性依从主人而发生的旅游行为;二.乐妓依附于男性的游历,提出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对男性的依附性.同时,也论及女性旅游行为的其它次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三国“礼贤”述论——礼与三国社会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三国时期,"礼贤下士"在帝王争天下、夺帝位的过程中,对人才归离、君臣互择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期求贤时,不仅有所行的礼节礼仪、待遇的基本规定,同时在这些礼节的背后,还隐含着"人君"在招揽了人才以后,双方相处的基本准则.既礼又用,任而不疑,去虚就实,可谓三国时期对礼贤的三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走马楼吴简的发掘1996年7月至12月,文物工作者在长沙城五一广场附近的走马楼街西南侧发掘了古井窖50余口,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册。其中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在位于走马楼街50号房基之下,编号为第22号古井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0余万枚。发现三国吴简的第22号井,为不规则的圆形袋状竖井,井口距地表深约800厘米,直径310~350厘米,简牍层厚约20~50厘米,简牍以竹笥盛装,上以黄泥覆盖,简牍层上距井口约150厘米,下距井底约360厘米,简牍层下出有大量的青瓷器。井底有一方形木构井圈,以吸存地下水。据分析,该井窖是一座建于东汉晚期、废弃于三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8.
案头上,一本装帧雅致、散发油墨清香的新书引动着你的阅读兴趣,这就是四川艺出版社刚刚推出的《联说三国》(冯全生编,1999年10月版)。在当今为数不算太少的‘‘三国’’研究论中,该书以其特色独具而值得同仁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首次对清代杰出作家蒲松龄有关三国题材的述进行梳理,并按其体裁(小说、、诗、俚曲)和功用分别加以评述,揭示了这些述蕴含的社会心理和化价值。章指出:蒲松龄的这些述不仅传播了三国化,而且丰富了三国化,乃是他对于中国化的又一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浙江省富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年会暨孙吴文化学术讨论会” ,2 0 0 2年 1 1月1 1~ 1 3日在富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的 80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富阳即东汉三国时的富春 ,是孙吴政权的创立者孙权父子的故里 ,具有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 1 993年 5月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与原富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孙吴与三国文化研讨会” ,对孙吴集团与孙吴文化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年 9月 ,富阳《三国演义》学会宣告成立。 9年来 ,随着《三国演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