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小学生跳高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是教练员的希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结果。由于教练员对青少年跳高运动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而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在训练安排上,则各持己见,故导致了很多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运动。近年来,青少年跳高训练安排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教练员,其原因:一是,体制原因,学校领导要求运动员出成绩,导致教练员在训练安排上过早的成人化。二是,对青少年训练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差,导致跳高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早衰,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潜能。造成运动员的昙花一现较为普遍,为了…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寿命比世界选手平均少5.5岁,明显存在早衰现象。从训练学因素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原因是:运动负荷过大,基础阶段训练手段单一,大力量练习过多,运动年限较短,过于专项成绩,运动员损伤严重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儿童少年时期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以运动员的峰值速度(PHV)为其生长发育程度的判定依据,根据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引导儿童少年运动员长期训练的发展模型——早期专项化项目发展模型和晚期专项化项目发展模型。这一理论模型的建立将为运动员长期训练规划指明方向,同时也为每一阶段训练任务的制订、训练内容的安排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在运动员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实践证明,这种贯穿多年的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与保证。然而,我国柔道运动的训练至今仍然缺乏长期的系统性安排,未能处理好“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发展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在运动员的基础和初级训练阶段,过早地运用成年选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专项训练的比例和强度过大,造成了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从而造成了许多教练员否定了在运动员早期发展专项化训练,但是,在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一、对训练分期问题的探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专门进行研究的历史,相对地讲并不长。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被吸纳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此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全面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东欧国家从政治需要发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纷纷以国家力量投入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6.
培养造就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一般需要8—10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他们都要经过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阶段、少年时期的全面基础训练和青年时期的专项训练的阶段。为了能在青年时期的专项训练攀高峰出成绩,我认为更要注重少年时期的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和业余体校学生进行长远的、有计划的训练,既要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出成绩,又要使运动员顺利过渡到成人训练,是少年运动员训练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如有些运动员在少年时期的成绩还比较可观,但进入成年就很不理想了,甚至还过早地退出了运动场。究其原因,有的是为了学校或某个基层比赛拿名次,过早地抓了专项技术的突破,而不注意基础训练,在训练中搞“拔苗助长”,“突击训练”,有螳偏重于某一类素质的训练而忽略了另一些素质的训练,如只抓力量,忽略速度;或只抓速度而忽略力量或专项技术的训练;还有些运动员虽然青少年时期专项成绩提高得很快,但是由于身体素质水平跟不上,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伤病,经常停训甚至过早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内、国外对这个问题有许多争论和看法。因为在专项训练中,计划的安排、方法的采用是否科学合理,不仅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少年时期的专项技术和成绩水平,更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将来的专项成绩能否达到高水平。那么,如何针对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结合专项的需要,合理地、科学地进行专项训练,就是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首先即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和运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广西柳州市业余蹼泳队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文献法、数理分析法以及实验法对广西柳州市业余蹼泳队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的实效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科学的、水陆结合的力量训练后,运动成绩的提升幅度要比夏季训练中不加入力量训练的运动成绩提升幅度大,建议教练员在安排夏季训练计划时,重视运用陆上专项力量训练和水下专项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李山 《中华武术》2006,(4):45-46
一、“跨专项训练”的定义跨专项训练是一种用其他形式或内容的专项训练来提高本专项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跨专项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中长跑运动员可以通过游泳、水中跑、轮滑、登楼梯等运动项目来保持和提高专项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1.身体训练 中长跑项目是在全面身体训练和掌握合理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专项耐力这一主要素质训练,耐力是中长跑项目的核心。中长跑成绩是内脏功能及速度耐力、力量素质在跑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少年时期要系统地、有所侧重地、形式多种多样地安排内脏器官的训练,只有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才能保证少儿运动员具有较长时间工作能力。但是如果只有好的内脏器官功能,没有好的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也难以掌握较好的运动技术,只有好的素质,没有合理的运动技术,也难以表现出较高的运动成绩。因此,素质与技术应协调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高校训练实际,就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如何充分发挥其训练优势,在有限训练期间内能较快地提高跳远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提出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新体育》2023,(20):106-108
功能性训练目前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被频繁运用,是提升运动员运动表现和身体功能最为直接的训练手段之一,将其与运动专项进行结合。功能性专项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为短跑运动员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与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功能性专项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初中短跑运动员为主要实验对象,设计不同训练组别对其功能性专项训练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功能性专项训练运动员的田径类,爆发力运动表现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专顶运动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好、技术差,也不能创造优异成绩。因此,在训练中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创造优异成绩。技术训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专项训练特征及其运动训练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专项训练多周期年度训练计划特征、专项训练的运动生理学特征、专项训练方法评价的特征进行阐释,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是在身体全面发展和专项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只追求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忽视身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力量素质的提高,就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使专项成绩停滞不前。有研究表明,我国中长跑运动员在上、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形成他们“步长小、步频快、速度低”技术特征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只重专项能力训练的指导思想,把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作为提高专项成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正投掷项目在运动训练学中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是一项以力量和速度为主要支撑的运动项目,投掷运动员力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所取得的成绩的大小。力量是掌握投掷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基础。投掷运动员要提高快速力量训练水平,必须加强专项力量训练,解决好快速力量训练向专项力量训练的过渡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柔韧性是跳远运动员的一项 重要素质。在跳远训练时,有些教 练员和运动员,为了早出成绩、快 出成绩,一味地在速度、力量和专 项技术上下工夫,而导致运动成绩 提高缓慢。所以在跳远运动员训练 中,要重视柔韧素质的训练,应制 定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并长期 坚持柔韧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正处于儿童少年阶段运动员的课余训练,在考虑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的同时,运动量的安排应该小些,或者适中,避免过大,虽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很爱疲劳,所以运动量的安排应该以量的积累为主,强度要小。与此同时,儿童少年时期还是各个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儿童少年时期的课余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