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字叫"没有哪个行业能像娱乐业".这句话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 米切尔·J·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认为:"文化,娱乐--而不是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娱乐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看你有没有"娱乐精神".那什么是娱乐精神呢? 笔者认为,首先,"娱乐精神"是一种"玩得起"的精神.这好比两个人,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躬屈膝,他们肯定玩不到一块儿、玩不起.要玩得起,只能是平等的.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对平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娱乐盛行的时代,娱乐化已蔓延到各个领域,大家都在和娱乐握手言欢.有专家认为,当前文艺的广泛娱乐化不足为怪,娱乐是文艺走向市场的制胜法宝.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艺娱乐功能的彰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物,市场需求是最终裁判和风向标,广大民众对文化最初级的、最普遍的需求就是娱乐.娱乐化无疑为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5.
"电视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引导"电视娱乐化"趋向,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消除低俗的娱乐误区,加强职业规范和行业监管,构建健康的娱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今天栏目在,你还有活干;明天栏目撤了,你立马下岗!电视栏目的普遍"短寿"更使这一切雪上加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的电视人普遍感觉很累.经过"你想、我想、大家想",终于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因出在他们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宣传品"、"作品"和"产品"--这是一个"三品合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冯雁 《现代出版》2003,(3):14-16
常逛书店的人或许已渐渐感觉到书正在"变形":开本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32开,封面色彩越来越缤纷多样,护封、腰封乃至书签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的"附件",原先满是文字的正文现如今呈现出图文并举的趋向,整个页面的空间布局不断地给人以"别出心裁"的感觉.图书已悄悄地开始了形式上的革命,装帧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封面制作,它已融入图书的整个策划、编辑程序中.于是,近年在新闻界或出版界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读图时代".在信息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视觉信息风头正健,西方期刊业称现在是"浏览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纷纷举起"读图"大旗,呈现出视觉化倾向.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8.
董岩  杨楠  王健 《传媒》2004,(4):35-37
这是一个传媒的时代. 对于电视传媒来说,则是娱乐大行其道的年代. 打开电视,荧屏上滚滚而来的是一阵阵娱乐热潮:明星、歌舞、惊叫、痛哭、大笑、玩闹、智力比拼、生存挑战……娱乐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渗透在电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早的"快乐大本营"到"超级访问"、"非常6 1",娱乐的身影遍布综艺、影视、体育、时尚等诸多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自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蹿红后,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网络空间,"恶搞"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恶搞"者主要运用戏仿、反讽、变形、拼贴等手法来解构权威、彰显个性。从文化上看,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看作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娱乐性、颠覆性等特点。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纯粹追逐娱乐快感的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恶搞"文化进行反思,把握好"恶搞"的度。  相似文献   

10.
尚昊 《青年记者》2012,(1):53-54
《娱乐至死》是对电视时代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作者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娱乐化”时代,也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泛娱乐化”时代。有文化含量高的娱乐,也有低俗的娱乐;有深刻的娱乐,也有浅薄的娱乐。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娱乐看起来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敢为天下先的电视人似乎也嗅到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12.
晚明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嵇文甫先生称之为"转型期".在这个时代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因素不断萌发,新思想观念势如潮涌,而最能反映社会大众行为方式、生活追求、价值取向的社会风俗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人们越来越为一个事实所困惑: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我们所能掌控的信息却似乎越来越少;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却最终丧失了行动的能力.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的悖论让受众措手不及,然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媒介在争取"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竞争中似乎找到了最大的制胜法宝--娱乐,从而使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间的矛盾愈益加深.  相似文献   

14.
孙铱 《视听纵横》2007,(4):16-17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工具,在娱乐文化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业。正如《娱乐经济》一书作者沃夫在书中所说:“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消遣只能是偶尔,如果把娱乐变为常态,那么尼尔·波兹曼的"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可怕预言或许将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重读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有很多新的启示.以印刷术为基础的"阐释时代",到当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娱乐化时代",泛娱乐化成为当代社会化标签.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娱乐思维存在于所有的公共话语和言论中,社会的文化内容也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当今社会是不是出现了"过娱"或者"娱乐至死"的现象?《娱乐至死》的预设和对当代的启示,值得我们重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周勤 《新闻实践》2005,(2):55-56
纵观当今的中外电视局面,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新闻频道分割天下,娱乐节目风起云涌。而以传播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纯文化类的电视栏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存于"夹缝"中,产生了经济效益不佳、节目质量不高、收视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探讨"娱乐时代"背景中纯文化栏目的生态状况,正是本文试图解构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支英珉 《声屏世界》2012,(11):44-45
这是一个"碎片化"现象日趋明显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文化影响并改变人们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在逼迫人们不断创新自我、突破自我。技术的创新与文化的发展正在催生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惊叹的世界。在这种背景和大势下,中国报业更需要理性科学地梳理未来媒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策略、路径和方法,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张斯童 《新闻传播》2012,(1):123-124
"媒介化的今天,已经悄然形成了媒介化的社会,各个领域充满了娱乐色彩,我们都被娱乐化了。"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性的渗透,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我们真的需要被娱乐,还是我们要将娱乐进行到底才能获得现在的所谓的精神文明。或者,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本来是不存在鸿沟的,只是我们后现代人给文化区分的定义。又或者我们被娱乐性文化的世界给收编了,我们是新一代"被娱乐纳粹主义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把握我只力求在一个娱乐性的思考上,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重新审视社会的娱乐性,人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到底社会是文明了,还是出现了倒退呢?希望我的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提供大家一些思考的角度,让大家静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20.
笑称自己是一名"影视知道分子"的谭飞,拥有一长串的头衔--导演、电视脱口秀主持人,著有<非典型性娱乐><娱乐江湖>等书5种,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广东省侨联青年委员,福建电视台脱口秀节目"新视觉--说吧"主持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评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