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集中的敎育實習原定四周,後因故縮短爲三周。由於開始學習蘇聯先進經驗,這次實習比過去有了許多改變,得到了很多的收穫。一做法 1.參觀與初步試敎。這次實習的兩班學生,政治覺悟較好,有工作的熱忱,但他們存在著自高自大的思想,認爲反正自己已學了師範,「小朋友那樣小,有什麽敎不了!」抱著這種態度,是不會把實習搞好的。於是在參觀階段夾一次試敎,把實習生臨時組織成三個試敎組,在組內進行集體備課,每組推選二人至三人出來試敎一課。經過這一試敎之後,實習生才感覺到教學不容易。如劉日光說:「試教雖然僅是兩堂課,卻化了兩天的工夫,使我感到做一個小學教師不是從前所想象的那樣簡單。」黎錫佑說:「試敎之後感到自己對敎育理論學習得很差,教學原則也不會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我們是這樣學習的本學期我組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和學校領導的指示,將學習「中學數學敎學大綱(草案)」(以下簡稱大綱草案)作爲敎學研究工作的中心內容之一。但是,由於我們對敎學大綱在敎學工作中的指導作用認識不夠,所以在學習開始時,並沒有引起同志們的普遍重視。有的認爲:「目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應當慢慢地長期地學習。」有的認爲:「大綱草案和過去東北敎育部編譯的『課程綱要』差不多,這上面所說的我們都懂得啦(其實並不眞懂)!沒有必要再學習了。」還有的說:「敎學大綱就是敎材的目錄,沒有什麽可學的,只有在制訂敎學工作計劃和進度時參考一下就夠了。」組內根據這些情況,首先集中力量學習  相似文献   

3.
一 關於培養目的問題 一九五二年中央敎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在蘇聯專家直接指導下所制定的「師範學院敎學計劃草案」中,已明確規定敎育系(學校敎育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師範學校的敎育學和心理學敎師」。這樣明確具體地規定敎育系的培養目的,在中國師範敎育史上還是第一次。敎育系的培養目的雖然這樣明確規定了,但大家的認識並不一致;即便同意這樣規定的同志,也有許多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一九五三年我們修訂師範學院敎學計劃過程中,又暴露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看法。這次修訂計劃的過程,也是我們進一步學習蘇聯的過程,我們在蘇聯專家崔可夫同志的幫助下,對於蘇聯師範學院敎學計劃有了新的體會,因而對於同志們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得到了較明確的解決。例如,有的同志認爲小學敎材敎法應  相似文献   

4.
我們在物理敎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敎育,從一九五一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摸索一年半了。這段過程不單是敎材、敎法的研究過程,同時也是新舊不同的敎育觀點的鬥爭過程。現在,把我們在物理課中,培養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進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敎育的幾點體會,介紹出來,希望同志們給予指正。一、在物理敎學中不僅是單純傳授物理知識,還必須自覺地貫徹思想政治敎育。在物理課中進行思想政治敎育所遇到的主要的抗拒,就是個別教師的所謂「純物理教學」的觀點。在他看來物理就是物理,應該「一塵不染」地與思想政治分開。他在敎學總結中解釋道:「因為沒有經驗、時間不足,所以未能進行思想政治敎育」。然而在事實上,並不是什麼「沒有經驗」,也不是「時間不足」,而是對思想敎育的重大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把它看成教學以外的附加的累贅;因  相似文献   

5.
我校通過平時的與集中的教育參觀實習,在培養學生教學的技能與熟練技巧以及鞏固學生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專業思想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績。我們平時的參觀實習是結合正課在附小及運城鎮各完小進行的;而畢業時的集中實習則是在鄉村進行的。幾年來,我們在指導教育參觀實習工作中,進一步認識到這一工作在師範教育中的重要意義,並初步有了一些體會。現在把這些膚淺的體會介紹出來供同志們參考,並請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6.
有些敎師在編寫敎材時往往教條主義地摘錄許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主席著作中的理論,甚至有的講義除了引用原文外,就很少有其他內容。在講課時對於這些理論也不加以具體的分析講解。例如××師範學院語文科一位敎「中國語言文字學」的敎師就是這樣。在他的敎材中摘錄了許多「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的理論,也不給學生具體地講解。學生上課時雖然聽不懂,感到枯燥無味,但還沒有理由說他敎的有錯誤。課後儘管花很多工夫去復習,但也只能生硬地背誦這些條文詞句,而具體的意義仍然不瞭解。到考試時,學生都怕考不好,敎師告訴學生說:只要記住斯大林同志說的話就行了。學生照着這樣做,都考得了八九十分,敎師很滿意,認爲這是自己敎的好。但實際上,學生對於這些理論懂  相似文献   

7.
在整個敎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因爲我體會到:要很好地講課,即在最短時間內把應敎的知識,完整而眞實地使同學接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全部備課過程中,我又特別重視做好敎案(課時計劃)這一環節,由於我的敎案是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即在周密考慮敎材內容、敎法及同學知識水平之後寫出來的,所以它就能成爲指導自己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講課的東西。我的具體敎法是這樣的: 一、根據敎學大綱,明確敎材的重點及應講授的內容的範圍及深度在開始備課時,我首先結合著敎學大綱把這一堂課的敎材內容看一兩遍,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前由於反動統治下的教育是學非所用的,工學院的學生不喜歡學工程畫,敎員也不喜歡敎工程畫,卻都喜歡搞一套脫離實際的「理論」。因此,解放後還一時感到缺乏教工程畫的敎師。我們工程畫教研組擔任了全院九個系的製圖課程(包括工程畫、投影幾何和機械製圖),但只有兩三位任課敎師,遠遠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爲瞭解決這一具體困難,當時我們也曾想從學校中邀請幾伏有敎學經驗的老教授來任課。但是和工程畫一樣,所有的課程都感覺敎師缺乏。這一條路走不通,於是我們又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培養青年助教,一方面使他們做輔導工作,從聽教授的講課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一方面在適當的時機讓他們獨立地  相似文献   

9.
一年來我每次給職工同學上課,老不如給日校孩子們上課,心中坦然。同學們的流動性,時常又使我懷疑:‘是不是教學上有問题?是不是對他們沒有帮助?’爲此,經常征求同學們的意見,或作短時間的談話,雖然由他們口裡可以知道一些,但沒有具體不滿意的地方,所以使我非常不放心。後來我便研究怎樣才能更滿足學員的要求,我試探着用這樣的方法:在備課時,我時常這樣想:‘這篇作品的內容可能針對着那一部份同學,應着重那一方面,怎樣才能更好的抓住同學們的心理,經驗與需要’。因爲我對全班同學的工作大概都知道一些,所以在講的時候盡量結合其中一部份同學的思想。例如講我們是這樣走來的一文,在學員中有的是人民解放軍,親身打過游擊。在槍林彈雨中,流過血,殺過敵人,所以他的經過,恰恰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融會在一起,經過這些學員的啟示和詳細的解釋,就會引起全  相似文献   

10.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要發展學生的體力,增進學生的健康,培養學生勇敢、果決、自覺地遵守紀律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培養他們對人民祖國的無限熱愛與忠誠;使他們能夠成爲祖國的積極建設者與保衛者。爲了能在體育敎學中實現這樣的目的,體育教師們必須克服舊體育教學中的一切不正確的觀點和方法,有系統、有計劃地學習蘇聯先進的體育敎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培養和鍛煉學生,要把教學看作是教師用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武裝學生的過程;教師要依據敎學原則的要求,正確地確定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全部敎材。爲了說明我們是怎樣在體育敎學中學習蘇聯的教學方法,讓我來舉出一課的實際敎學過程作爲例子。我是這樣來組織這一課的教學的: (一)敎材:機敏動作(雙杠)。 (二)年級:高中一年一期。  相似文献   

11.
這學期我組學習了凱洛夫「教育學」第五、第六兩章,它們是論述關於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內容比較具體,也較易聯繫實際,學習以後,感到有些收穫。 過去我們學習「教育學」是採取個人閱讀、集體討論的方式。閱讀時間主要在每週兩小時的業務學習時間內。因此對「教育學」的內容,體會不夠深刻,以致在討論時,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有時就把時間花在理解詞句方面,並不能很好地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因而收穫不大。 這學期(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參照了瀋陽二中「中心發言人」的辦法(見「人民教育」本年三月號「怎樣學習『教育學』? 」一文)進行學習。在第  相似文献   

12.
本刊這一期刊載的普希金教授等關於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幾篇文章,值得我們所有的教師同志們注意。現在我們有些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某些學生、學習方法不好,獨立工作的能力很差,對所學的功課或者消化不了,抓不住最主要的東西,或者不能鞏固,不會在實際中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各方面予以極大的注意,改進我們的教學工作,藉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給學生以鞏固的科學知識。 據說,清華大學水利系有一位同學,在聽了蘇聯專家的幾堂課以後,感到非常滿意。對人說,他從來沒有像這樣的當堂把所學的功課消化理解得既透徹、深刻,又能運用。「過去老師只是教我們比著葫蘆畫瓢,結果還是畫不好,可是聽了專家的課以後,我覺得各種各樣的瓢都有把握畫好了。「這位同學是  相似文献   

13.
敎育實習是整個敎學過程底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是一年速成培養初中師資的學校,對敎育實習工作更應特別重視。 參加這次教育實習的有本校十二個班,三百九十七人。另有河南大學國文系畢業班三十人左右參加,共有四百人以上,規模是相當大的。實習學校,除本校附中外,另有開封二中、蘭封縣師實驗小學等三校。實習時間是從十二月八日開始的,連實習前的「教學預演」和實習後的總結共兩周半,可以說貫澈了短期速成的精神。一目的要求由於時間短,實習生多,故實習的範圍不能太廣,必須有重點的進行實習。在學校中,中心工作是敎學,上課又是敎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所以就確定以課堂敎學的實習爲主。內容分以下四方面:(1)觀摩敎學,(2)課堂試敎,(3)聽取有關敎學工作的報告,(4)閱覽有關敎學工作的各項文作表冊,而以前兩項爲主,後兩項揷在觀摩敎學中進行。  相似文献   

14.
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培養有知識的、積極的、主動的專家的重要條件。這裏我們所指的不僅有學生在課程以外時間的學習,而且還包括敎學過程本身的性質,因爲敎學過程的性質就是用種種方法來發展學生的獨立性。但是我們知道,有時候像課堂討論、實習這一類有積極意義的作業方式也弄得充滿了死啃書本的氣味:重述書本上的材料,以機械的學習代替實事求是的、創造性的學習。同時我們知道,敎學過程的任何一個形式,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發展學生的獨立性;問題在於進行課業的方法。先從講課說起。講課教員的任務,是讓聽課的學生們積極地、主動地接受預定的材料。達到這個目的並不十分容易。很多學生雖然在聽著課,有時卻領  相似文献   

15.
我們的本科一年級與專修班的普通自然地理課,從一九五二年起採用包洛文金的「普通自然地理」作為主要參考教材。任課同志最初沒有深入鑽研,所以對它的目的性和教材配置的基本精神體會得很不夠。於是有的同志就感覺到它在內容上提出的問題很多,牽涉的面很廣,但敍述得卻不夠深入詳盡,另外有的同志則認為這是先進的蘇聯教科書,無論在內容或教材配置方面都不容考慮,只要原封不動地把它接受過來,就解決了學習蘇聯改革教學的一切問題。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曾產生了兩種偏差。具有前一認識的同志,在教學中便主觀地增多、加重講授內容而違背了教學的量力性原則,使同學不能及時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甚至造成忙亂現象。具有後一種認識的同志,在教學中則機械地全部搬用不結合我們的具體情況,不能滿足同學的要求,於是許多同學反映:這樣的學習蘇聯不解決問題。後來我們通過政治、業務學習,認真鑽研教材,才較深入地體會到「普通自然地理」的優點,並在具體運用這本教  相似文献   

16.
一要使學生重視地理課程根據無錫市各中學的實際情況,有不少學生認爲地理是一門副課,上課時馬馬虎虎,不專心聽講,考試時不怕不及格。甚至有些學生認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本不把地理課放在心上。另外一種情形是學生覺得地理課就是山脈、河流、都市、鐵道、物産等一大堆名詞的累積,不容易搞清楚,因而不願學地理。也有的學生認爲地理課「沒什麽」,即使沒有先生敎,自己看看,也同樣可以懂。因此,要想敎好地理課程,首先必須糾正學生輕視地理課的偏向,這要從思想上來解決問題。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重要一環,是明確地理課在中學各課中應有的重要性(不是說地理課第一重要),以便在這個基礎上敎育學生自覺地學好地理。在 學期開始時,第一節課是一個重要關鍵。我曾在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中,向學生簡要地介紹了蘇聯史達林改造自然計劃,和共産主義建設的偉大工程,並且說明這些偉大工程的規劃,都與地理科學有著直接的關係。接著我又指出目前我們祖國的各項偉大建設,如治淮工程、營造防風林帶、鐵路選線計劃等,也是與科學的地理知識分不開的。下課以後,學生反映說:「過去我們將地理、曆史、語文三門功課,看作是同樣的「文科課程」,再也沒想到建設祖國還要應用科學的地理知識……」。這就說明學生已開始認識到在我們祖國建設的偉大過程中,地理是一門應用很廣的科學,開始扭轉了他們對地理課的不正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提問是檢查同學學習情況,幫助和誘導同學複習已學的功課,鞏固他們已得知識的方法之一。一個負責的人民教師,不只在講解新敎材時力求明確易懂,深入淺出,還要不斷地通過課堂提出來檢查同學學習情況,督促同學們不斷加強復習,並從而檢查自己的敎學方法和敎學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但是作為教師考查學生的方法,也是敎師自我檢查和求進步的必要手段。我們在備課時,除了按照總的計劃,確定這一節課的目的要求,進行一定分量的新敎材講授之外,還不要忘記在講新敎材之前如何通過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同學對上一節的知識是否已完全接受和消化。同時,在每節課的新教材講授完畢以後,也可以留出一定時間,用提問的方法,去鞏固同學們的新知識,為下一課打下基礎。  相似文献   

18.
一課教得好壞,主要決定於備課。備課好,效果大。哪怕是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每課比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所謂備課,應包括些什麼內容呢?哈爾濱市第六中學在「關於備課、上課、指導學生作業暫行辦法草案」中,會這樣具體地規定著:教師須于每課時授課前,根據課或單元的教學計畫,制定課時教學計畫。講授新教材的課時計畫,一般應包括:(1)學科、日期、班級;(2)課題;(3)教學目的;(4)教學程式;(5)教具準備;(6)課後總結。(復習課或指導作業課可不按此規定)顯然,要把這樣的課時計畫作好,便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該校的教師反映:「我們學校已經提出,沒有課前準備,不准上課。」由此也可看出,所謂「課前準備」,決不只是一些講授材料的搜集,而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每一課在課前作全面準備。「課時計畫」(教案)是為了把全面課前準備工作用文字固定下來,以便於教師掌握教學過程及課後檢查、總結,同時,也便於同科目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二年下學期我們學習蘇聯先進教育理論和敎學法,在實踐中,深深感到敎學效果的好壞,備課工作是起決定作用的。我們在備課工作上,經常是採取集體方式的,同年級先生在一起備課,經過個人鑽研以後,再相互交換意見,對教材的內容,取得共同的認識,在敎學上可以一致。另外爲了照顧全面和考慮到敎學的系統性,也與上下銜接的年級,作必要的商討,如初三以上各年級課本內都選有魯迅作品,在不同的年級裏應該怎樣進行關於魯迅的介紹?詩歌這種文學形式怎樣在不同的年級裏解說?大家得到結論後去依照進行,就避免了重復或分歧。根據我們摸索到的一點經驗,備課工作首先要研究敎材。如上所述,語文科既是在敎育和敎養上都具有豐富內容  相似文献   

20.
我們教研室的同志們,正在學習蘇聯的先進教學經驗。現在,把我們在政治理論教學中,進行課堂討論的方法,介紹出來供大家參考。一 課堂討論的目的性輿準備工作 課堂討論是在教師講課的基礎上,對課堂所講授的中心問題,進行有領導的討論。同學通過課堂討論,對一些中心問題,會理解體會的更深入、更明確,更有系統地綜合和集中起來。同時,在討論中要著重啟發同學真能開動腦筋,深入思考,以掌握課堂講授內容的精神實質;而並不是離開課本來單搞一套,或簡單地重複一下講課的內容。 課堂討論的準備工作,在學生方面,應該根據教研室發下的題目,寫出發言提綱。題目太大時,教研室就發下一些參考題。新同學對這種學習方法不熟悉時,教師在討論前要告訴他們題目的重點,以便進行準備。這樣,就可以避免在討論中接觸不到問題的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