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35周年。河南省兰考县为了弘扬焦裕禄精神,决定编辑、出版一本书画集。征集稿件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界人士反响极为热烈,短短几年内,全国就有2000多件书法、美术作品被送往兰考。作者既有专业书画名家,又有省、地、市的党政领导干部;既有八九十岁的老者,又有十几岁的少年。已故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当时住在医院里,他拔掉输液的吊针,在病榻上欣然书写了“嘉行水传”四个遒劲的大字。人们把对焦裕禄的缅怀崇敬之情寄托于翰墨丹青,这再一次说明,焦裕禄这位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仅一年零几个月的共产党员,一直…  相似文献   

3.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精神永放光芒,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弘扬。尤其是我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后,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档案工作,只有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才能筑牢档案事业发展之基,才能做到"手中有档,用时不慌",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闻宅 《兰台内外》2014,(3):18-19
正"见您一眼,记您一辈子"今年76岁的雷中江在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曾是坝头雷辛庄大队会计。第一次与焦裕禄相见的场面。他记忆犹新。"当时吃不饱,我拿着土布扒火车去安徽换粮食,在火车站碰见了焦书记。"雷中江和村民们躲在东闸口等火车,远远看到3个人走过来。"走在前面的那个人跟我说他姓焦,是县委的,问我们要去干啥。"雷中江说,"我不敢抬头,低着头说要去换吃的。焦书记听了好一会没动静,过了一会儿才说,  相似文献   

5.
周杰  舒娜 《山东档案》2014,(2):20-20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滨州市档案局(馆)、滨州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河南省档案局(馆)共同举办了“焦裕禄精神展”。  相似文献   

6.
“看着这些真实记录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创业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对他充满了敬仰!”在河南省档案局举办的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现场,许多参观的群众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从4月21日开始,作为“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档案局启动了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展览共展出焦裕禄生前的163幅照片和画像,以及30多件手稿原件,分别陈列在64个展板中,并运用老电影和纪录片的形式,生动讲述了焦裕禄同志忠诚爱民、实干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中义  洪文军 《记者摇篮》2005,(1):24-27,41
名记者是靠名篇显露和展示的.任何名记者都有他特有的名篇。穆青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就是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学习研究穆青,就要很好地学习研究穆青这一力作。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发现焦裕禄这一典型.怎样采访写作和进行连续报道.以及怎样参与策划和组织在全国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学习和宣传焦裕禄的三次高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1964年5月14日病逝。三天后,省政府在民权县召开林业现场会,当时我作为河南日报记前去采访。会议开始,副省长王维群同志作了简短讲话之后,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钦礼作典型发言。他一开始就两眼流泪,哽咽着说:“三天前,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在郑州抢救无效逝世。我是处理完他的丧事,赶来参加会议的。  相似文献   

9.
焦裕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光辉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来。已经近30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焦裕禄精神像一面镜子,时时激励人们艰苦奋斗,不断向上,鼓舞人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的为人民,为事业工作拼搏,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近30年来,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在全国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1964年11月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社通稿19日)公开报道焦裕禄事迹后;第二次,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第三次高潮是指平息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在这三次宣传、学习高潮中,我亲自参加,直接经历的就有两次。通过报道实践从中得到不少体会,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写出来。1964年5月份,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召开沙区造林会议,我当时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参加了会议采访,当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在郑州刚刚处理完焦裕  相似文献   

10.
穆青  冯健  周原 《传媒》2000,(12):37-39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那一年,他才42岁。 1965年12月,穆青、冯健、周原同志,深入到兰考县采访。在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们向群众、干部、亲属作了大量的采访核实工作,一点一点地挖掘,焦裕禄流传在人们中间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1.
焦裕禄纪念馆里,展出的焦裕禄坐过的一把藤椅和他穿的一双袜子、一双鞋,三十多年来,不知感动、激励、教育了多少人?最近,有位领导同志说:"这三件遗物太感人了,太珍贵了,特别是那把藤椅,中央有关部门将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2.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以焦裕禄为镜,弘扬焦裕禄精神,成为河曲县广大党员干部贯穿活动始终的主题。而在河曲西口大地,就曾有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就是王海元。为了改变曲峪的落后面貌,他战天斗地、治山治水;为了河曲人民的富裕,他付出心血,付出汗水,直至付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3.
;焦裕禄精神感天动地,穆青的通讯脍炙人口。但谁能想到,这篇令亿万人泪倾的通讯与当时的大环境并不相符,其发表竞由彭真签字……本文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寻觅焦裕禄宣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他仍然还是一面镜子. 对于焦裕禄,大家知道的是他任兰考县委书记最后病倒在岗位上的事迹,而他在兰考之前的经历,人们知晓甚少.梳理一下他在兰考之前的人生轨迹,或许更能让人认识到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按照省委领导的指示,河南省档案局举办了"焦裕禄精神展"。自4月20日开展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得到一致好评。河南省电  相似文献   

16.
谭杰  杜娟 《军事记者》2014,(8):36-37
也许,时间能够冲淡记忆,但伟大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榜样的力量永远不会从记忆的屏幕上抹去。当焦裕禄又一次从人们记忆深处浮现出来,他的情怀和作风,他的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再次震撼了亿万颗心灵。习主席在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发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号召后,央视七套《军事报道》栏目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采写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具体运用毛主席著作的过程。这次采写实践,不仅使我们从思想上对照焦裕禄同志,照了一次镜子,找到差距,明确认识了今后改造思想,改进工作的方向;而且在新闻业务上,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感受。一,采访焦裕禄事迹的经过去年十二月,总社派我们去河南分社,了解分社工作,为即将召开的全国分社工作会  相似文献   

18.
正1990年,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调福州工作。7月里的一天,他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一词,登在《福州晚报》上。他说他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是什么使他"有感而发"呢?显然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老百性"谁不爱好官"(习近平词《念奴娇》,以下简为"念词")的民意民求,也是他本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深切感受,才使他非要  相似文献   

19.
到过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人会发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的照片少之又少。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没有照相设备?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时的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作初步的内容分析,同时对1966-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上关于焦裕禄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总结关于焦裕禄这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并解答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何以成为中文新闻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