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瑜 《青年记者》2007,(2):75-75
我国新闻媒体历来把正面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内容的主流,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动群众激情的新闻题材。章认为,信息透明公开化、准确前提下时效性的加强、报道中人关怀的倾注都有利于负面消息的正面效应塑造。1、宣传指导原则:“宁慢勿抢”;2、报道模式的固定化可以看作是人关怀缺失的表现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观点平台     
《青年记者》2004,(1):27-27
赵启正:说我们的不好的不是负面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2005年12月5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新京报》12月4日报道这则新闻时用字不多,照录如下:“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6.
目前,媒体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即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正面报道的数量上去了,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账,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只要是真实客观的,我们就要认真地整改。”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媒体座谈会上,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不能简单把它称为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8.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9.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和“你需要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赵启正先生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主任,他在2003年12月3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新京报》在2003年12月4日报道这则新闻时用字不多,兹照录如下:“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这  相似文献   

11.
岁末是各地评选当年“十大新闻”的揭晓之期,可是从很多地方的评选结果来看,都无外平本市“某地荣列百强、某街跻身全国商业街、某地荣获文明城市、百岁寿星达多少位”等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均为零。笔者疑惑:难道没有一则负面报道值得进入“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2.
提到正面报道,有人总以为就是颂扬类的或成绩类的报道:其实“正”是与“反”相对应的并非与“批评”与“错误”相对应“正面”是表示相对的两面中的积极的正面。正面报道应该是对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激励、鼓舞:教育作用的,有好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进行报道,并能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积极作用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庆祝建国五十年期间各新闻媒体大量的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让国人看到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强硬手段,看到腐败分子应有的下场,从而受到振奋当然也属于正面报道之列: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了非典疫情,谣言和恐慌随之嘎然而止。从此全国民众每天沉静地从官方新闻媒体获知消息。新闻重归真实的本属,不再为所谓“正面”、“负面”这个大谬不然的观念所扰。 在新闻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人所共知的法则和职业操守。新闻媒体的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去反映现实,及时迅速地发布信息,使全体社会成员充分享有知情权。既是客观反映,又何来“正面”、“负面”之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中,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而负面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能迎合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新闻媒体,要正确认识负面报道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理性报道负面信息,多投入些人文关怀,注重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为林 《新闻知识》2004,(12):13-14
长期以来,受对内宣传一定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这一方针的影响,对外宣传中正面报道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负面报道。外国受众打开中国的外宣电视,或翻开中国的外宣刊物,所感到的是中国无时无刻不是形势一片大好。这没有完全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没有完全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究竟什么是“负面报道”呢?按时下的流行说法,所谓“负面报道”,包括了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社会丑恶现象等——举凡“天灾人祸”,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闻界对负面报道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负面报道是负面事实或者负面题材的报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报道并不存在正面与负面之分,所有的报道都是为了实现正面的舆论导向,只是在报道效果上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以下功能:一是认  相似文献   

19.
俞浙前 《新闻实践》2011,(10):50-51
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多种,除了作者主观造假之外,最为常见的恐怕就是信源失实。很多人以为,这类失实多见于“负面报道”或“突发事件”,但笔者认为,这些领域并非“重灾区”。因为在做这类报道时,绝大多数记者会异常警惕、如履薄冰。相反,更需要重视的是“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媒体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负面报道多受限制。尤其是地方党报,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严格控制负面新闻报道的篇幅和数量。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其负面,相互补充才能完美。因此负面新闻也是正面新闻的重要补充,报道得法,能够成为缓解矛盾、宣泄情绪、惩恶扬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