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医学中的火针已经有人尝试运用于慢性运动损伤,现代科技的产物激光火针也应运而生,本文对这两种治疗立法在慢性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将来的应用拓展提供理论依据。火针概述:火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刺入穴位或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针具:可用作火针治疗的针具有不锈钢针、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钨合金火针(杨兆民1996)以及大头针(俞剑红2000),员利针(胡辉1998)。其中钨合金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杨兆民1996),除面部以外任何部位均可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前后大鼠跟腱末端区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施以火针治疗,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1)1次火针治疗后,治疗组大鼠末端区主要在跟腱、纤维软骨区、腱围这三个部位的AI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2)经4次火针治疗后,跟腱、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腱围的AI明显低于对照组;(3)4次火针治疗后在跟腱、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腱围的AI明显低于1次火针治疗组。结论(1)8周的"电击跳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2)1次火针治疗可以减少末端区的细胞凋亡和修复已凋亡的细胞。(3)4次火针治疗不仅使末端区的凋亡细胞得到修复,而且加速了整个末端区组织和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教练员和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山西省自由跤队的56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100%,从损伤部位来看以膝关节和腰部损伤为主,其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踝关节等。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为辅,急性转慢性的比重也很大。文章从摔跤运动员损伤的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了运动员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摔跤运动员运动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空中技巧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空中技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较为严重,运动损伤主要部位有腰部、膝部和踝部;运动损伤病以慢性为主,急性为辅;运动致伤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素质不够、准备活动不当、技术要领不正确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加2008年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的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今年以来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地点、损伤严重程度、原因诊断等。结论: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率很高,急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手指和肩部,慢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与急性损伤基本一致;急性运动损伤以拉伤、挫伤和扭伤为主,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和治疗不及时;急、慢性损伤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运动员停训或停赛的很少,但运动员在伤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员伤后训练和休息时间,提高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观察对象为47名运动员及24名非运动员共71例病患,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32例,慢性损伤39例。结果表明:麝香舒活精治疗运动损伤的总有效率为96%,平均治疗次数3次/5天,其中痊愈病例为4次/5天。临床观察表明麝香舒活精对运动损伤有明显的镇痛、消肿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运动损伤率高,受伤部位集中在大腿和腰部,损伤的类型形式大多为急性损伤的肌肉拉伤和慢性损伤的肌肉劳损。促进策略为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相关知识储备,合理安排训练,加强监控和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避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显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加人体能量消耗、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治疗许多慢性疾病,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但是如果游泳时不掌握生理、保健知识,常常给游泳带来疾病。游泳运动所引起的疾病町以分为运动损伤和非运动损伤性疾病两大类。目前人们对于游泳而引起的运动损伤性疾病研究较多,而对于非运动损伤.陀疾病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常见的游泳所导致的非运动创伤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总结其规律及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保障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技工院校(以下简称技校)学生在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现状,减少运动损伤对锻炼者的身心损害,本文针对汕尾市技工学校2017级和2018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人实物考察法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对技校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常见运动损伤部位、运动损伤的防治等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全部96名运动员进行沙滩排球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结果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结论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运动创伤方面运动医学近年来的进展,重点介绍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膝交叉韧带断裂是导致运动员终止运动生涯的常见原因,本文阐述了手术治疗中的材料问题和术后康复方法。本文还探讨了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中髌骨运动中的生物力学、髌骨稳定因素、发生不稳定的可能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最后本文介绍了膝关节内损伤的发生和防治,包括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及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等。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7年SCI&S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和美国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国际合作论文的整体发展趋势、主导从属率、合作研究领域、合作网络结构及核心-边缘合作国家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国家合作论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在产出绝对数量上中国仍存在差距;整体上,中国在其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在其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中处于从属地位;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物力学、内科学和体育健康与环境是两国国际合作重点领域;两国的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不同研究方向的核心合作国呈现出相对集中和局部离散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高科技在心理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得出结论:计算机、生物反馈、激光、通讯等高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开阔了运动心理科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运动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丰富了运动心理科学的研究手段,拓展了其研究内容,加速了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此外,还针对心理学究竟算不算规范科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预言: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包括运动心理学在内的心理科学必将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重竞技运动员慢性控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摔跤、举重、散手等重竞技项目运动员慢性控重的原理、方法,即确定理想体重、适当控制饮食、加大运动量、充分的整理活动、确定减重的时间及速度;探讨慢性减重与身体成分之关系;提出慢性控重带来的医学问题:营养不良、饮食失调、骨密度减小、免疫机能下降、精神压力大,以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各类慢性代谢类疾病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难题。众多的研究结论支持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优先选用运动干预结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经过阶段性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与到运动健身中来,但由于错误的操作或专业知识的匮乏,却造成了健身者身体机能的损伤,与原来的健康促进目的悖道而驰。为此。通过强化国民运动健康促进的教育过程,来丰富国民的有关运动健康的专业知识,从而切实实现中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chronic sport participation in the modulation of vigilance and inhibitory control. We also aimed to disentangl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ort expertise and sport-related fitness to the exercise-cognition relationship. Three groups of young adults differing in their chronic sport expertise (externally-paced sports, n?=?22, self-paced sports, n?=?22, non-athletes, n?=?22) took part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cardiovascular fitness test, a hand-eye coordination test an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vigilance tasks: (1) 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 (PVT) and (2) Oddball Task, which were design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sustaining attention over time and allocating selective attention by exerting inhibitory control, respectively.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PVT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athlete groups and between self-paced sports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whereas athletes from externally-paced sports outperformed non-athletes. Crucially, athletes from externally-paced sports also differed from those of self-paced sports and non-athletes in the Oddball task, showing less omission and commission errors. The sport expertise effect was independent of participant’s cardiovascular fitness while hand-eye coordination modulated vigilance and inhibitory control performance. Our findings add novel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e role of expertise in cognitively demanding sport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cognition.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北京城区 190例利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居民的健身情况和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经常参加锻炼的居民占 5 7.4 % ,偶尔参加锻炼的占 34.7% ,年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参加锻炼的中老年人明显高于中青年 ;居民的健身多以简便、易学的方式为主 ;中老年人和中青年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看法不同 (P <0 .0 5 ) ,多数老年人对器械满意 ;很多人不知道器械的使用方法 ,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原因有无人管理、无保护措施、设计不合理等 ;锻炼者中患各种慢性疾病的人很多 ,需要专业人员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健美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84名优秀健美运动员进行创伤调查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生率为91.4%,女运动员为85.7%.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慢性劳损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所致的慢性伤,急性伤只占15%左右.男运动员创伤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女运动员创伤主要集中于胸、肩部.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运动创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覃明路  沈雪松 《体育科技》2000,(2):23-25,29
髌骨软化症是武术运动员中常见的慢性损伤之一 ,它严重地阻碍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及运动寿命延长。通过分析在武术训练中产生髌骨软化症的原因 ,提出科学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密度 ,防止负荷过于集中 ;有针对性地加强力量训练 ,提高全面身体素质 ,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医务监督是防止产生髌骨软化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时间递增负荷运动后以及营养干预对大鼠红细胞老化的影响,试图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唾液酸(SA)、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的测定,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红细胞的老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明显提高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PS)外翻率(P<0.05)。结论: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老化增加,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降低自由基的生成,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改善红细胞损伤来治疗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