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心 《当代职校生》2011,(12):18-21
在职场中,有一种人被称为老实人,因为“老实”,他们在工作中有的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却不太如意。老实人总吃亏,似乎成了一个职场共识,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说:职场需要老实人。老实人在职场到底吃香不?做一个职场老实人到底好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决不让老实人吃亏”、“要重用老实人”等话题近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这话讲得恳切,听着温暖。 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道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几年前,一篇文章提出“绝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曾引发干部群众的普遍共鸣。这既是人们对风清气正环境的呼唤,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老实正派、埋头苦干的干部,有时并不“吃香”,甚至还会“吃亏”。  相似文献   

4.
德育的主体是人,现代德育就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它不是强加的、人为的东西,而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贴近个性的教育。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案例都是学生每天都遇到、关心、困惑的: ◆两个同学迟到了,他们知道肯定要受到批评。于是一个谎称有病,一个毫无理由地走进教室。结果撒谎的受到老师“带病上学”的表扬,诚实的却因迟到而被批评,真的是老实人吃亏吗?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根     
有人说,人生是树,健康是茁壮的树干,才学是丰富的养份,金钱是必要的甘露,荣誉是绚烂的花朵,成功是累累的果实,而我要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诚信,诚信是根。然而人生之中,坎坷路上,人们最易忘却最易放弃的恰恰是自己的根——诚信。诚信之人诚信之事被世人贬得一文不值。“老实人总是吃亏”,老百姓如是说,“奸商奸商,无奸不  相似文献   

6.
总之,遏制、打击腐败才能驾起和谐社会的两翅。靠发展前提下的民主和法制,公开、公正、平等、宽容,不仅能遏制、打击腐败,多分资源给创造者和弱势群体。靠这些建立的程序还能保证“好人”走向决策岗位,使“坏人”没有他腐败的机会,就是侥幸腐败了,也能靠程序把他们揭露出来,拉下马。老实人就不会吃亏,按明文规定就能办成事。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在教学生要文明老实时,有的学生竟说:“做老实人不合算,谁老实谁吃亏”;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要求他们不要随便倒掉饭菜,有的学生竟毫无顾忌地说:“这么多饭菜吃不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这就是德育工作的逆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仁 《人生十六七》2011,(01Z):10-10
俗话说“吃亏是福”,成年人往往会宽容大度地牺牲个人某方面的利益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对宝宝来说,也经常会面临“吃亏”的情形,如被小伙伴打了,食物和玩具被抢了。在宝宝“吃亏”问题上,你会如伺刘待呢?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干部选任中,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校风学风,关涉人才培养质量,关系事业科学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反复强调的"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一选人用人的政治导向和重要原则,关键在于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使"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制度落到实处,在干部、党员、教师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根本在于落实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制度,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0.
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故事:美国的一家电视台招一位儿童节目主持人,在最后入围的应聘者面试的时候,考官问道:“请问什么叫快乐?如何快乐?”应聘者的回答千奇百怪。聪明一点的人回答说:“快乐就是因为一件很好的重大的事情发生了,让人很高兴,很兴奋!比如中了奖。”有点专业知识的人说:“快乐就是大脑受刺激后的一种反应。”老实一点的却不知如何答,只好冲考官们无奈的耸了耸肩膀,做了一个鬼脸。考官们马上被他的滑稽逗笑了。其他应聘者都说他笨,认为最起码应该说句话。可是,这个老实人却被录用了。事后,有人问考官到底…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逐步形成广纳群贤、入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在用人导向上激励老实人、在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在考评体系上彰显老实人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选拔任用老实人的新机制和新举措,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在全社会尽快形成"不让老实人吃亏"并以老实人为荣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发现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与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良好,但六成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发现二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发现三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同桌刘艺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也“不正常”,但有点儿可爱,还有点儿活泼。跟她坐在一起,我很快乐。课余时间的话痨“你在干什么?”只见同桌拿起她随身携带的鼓敲打起来,接着又大声喊道,“快来看,快来看,本人专场演唱会门票只要998元,只要998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对面那位帅哥要来一张票吗?”  相似文献   

14.
范老师借“修正带”事件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他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这是我们的希望。范老师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告诉学生:“你们这么做是错误的,你们必须记住学生行为规范,必须改正。”这太简单了,基本上属于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代管理机制审视公安队伍管理,从自我价值实现、把握用人导向、端正选人视野、科学评价机理、实用考核要求等方面,对"实干人得实惠,老实人不吃亏"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而探讨了为老实人、实干人营造适宜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是做好公安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所以,极为推崇重义轻利,但利益又是关涉到每个人实际生存的客观实在,所以,一味单纯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导致出两个负面作用:一是不言利否定了人的劳动与付出,影响了人的生产积极性,也因之影响了生活水准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有目共睹的“大锅饭”效应;一是不言利给口是心非的言利的伪君子以剥夺之言利者劳动成果的可乘之机,俗语所谓“老实人吃亏”是也,明眼人对此一望即知,可叹这种社会现象在过去可谓比比皆是。市场经济以利益驱动,从根本上导致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传统…  相似文献   

17.
<正>【题目来源】(2022.10浙江省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为做好未成年人的诚实守信教育.重庆市南岸区教委联合关工委对辖区内中小学生诚信状况展开了广泛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意外.竞有9成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不老实得实惠。  相似文献   

19.
挤出时间来     
前天《热风》上,有人感慨地说:在中国“挤”实在可以成为一种哲学。买车票,要挤;买电影票,要挤;坐公共汽车,要挤;买公价东西,要挤。无论走到哪里,凡不是一个人的地方就要挤。因此,他认为不懂得挤的哲学的人是要吃亏的。这确乎是真实的情形。这种“挤”的事业,现在还正在发扬光大,凡是这种善挤的英雄所到之处,一切的老实人、弱小者就被挤得哇哇叫,被挤掉了鞋子,挤破饭碗,挤散了儿女,甚至于被挤出了这个世界的也有。这样的挤是可怕的,但我今天不想去谈它。我倒因此想起了另一种挤,那是既有利于己,又无损于人的,这就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像我们这…  相似文献   

20.
有人写“黏性”有人写“粘性”,哪种写法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