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克寒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提醒记者说:“采访确实重要于写作”。这说明,采访决定写作。如果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那就是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映存在,二者是相联系的。因而新闻报道必须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也即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收集事实,写作则是把收集的事实加以表现。这里我举一个采写人物通讯的例子。去年开春,  相似文献   

2.
采访七忌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稿件的好坏优劣。而占有第一手材料更是决定一篇文章的精辟与否。采访中如果不重视第一手材料的索取,新闻稿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如何获得第一手材料呢?笔者认为采访中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写好人物通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写作体会,谈一下人物通讯写作的三种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个过程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是第二步,即主题的确定与新闻素材的取与合.  相似文献   

5.
采访和写作     
记者的写作现在我们来谈谈记者的写作问题。采访和写作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阶段。采访是写作的准备,写作是采访的表现。没有一个记者不经过采访能够写出新闻报道,同样,就是最好的采访如果记者没有把它写成报道,也不能说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正因为这个原故,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那一切问题——记者修养问题、采访问题等等,就可以说解决了写作问题的大半。但是写作问题毕竟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里只就这些特殊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谈的既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更不一定正确。记者能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我认为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观点、材料和表现能力。有了正确的观点、丰富的材料以及这两者的统一,并用熟练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7.
张淑清 《新闻传播》2009,(12):43-43
新闻是靠事实说话,所谓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突出位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8.
更正     
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采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写作的质量。各级通讯员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力量,有必要在“五官”方面加强修养,提高采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二、体裁运用自如有些记者采访回来 ,一时难以决定选用什么体裁来表现内容。这种现象说明作者采访不深入 ,对要报道的内容缺乏深切感受 ,心中无数。其次 ,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就是内容所固有的客体形式的再现。把握了写作规律 ,就自然会“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1 .掌握基本体裁。常言道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连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都没有掌握 ,在写作中就难以谈到运用自如 ,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了。要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 ,就需要练好必要的基本功。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体裁 ,容易写 ,但要写好却很难。说易 ,是因为只需用简…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采访写作好比蜜蜂酿蜜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一条新闻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的现实性内容.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实,是不是都是新闻?又如何才能成为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  相似文献   

12.
金峰 《记者摇篮》2004,(5):55-5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这么说。鉴于采访决定写作的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文章写好、把稿件编好、把报纸办好。这是摆在企业报人面前的一个经常性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编采人员的素质高低则是关键。联系多年来的写作实践,结合担任总编辑工作的粗浅体会,笔者以为,提高企业报人素质,主要应做到以下四点。在采访写作上要“实、新、快、准”实,就是采写和编排的稿件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这就要求编采人员必须生动具体地记录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新,就是采写和编排的稿件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新鲜感人的,富有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写作决定着所发布新闻的内容,而媒体融合的时代就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因此,新闻采访写作在媒体融合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此外,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和媒体大范围融合的背景下,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写作要求,发现新闻并判断新闻的价值、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意义更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升自身职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新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重点是介绍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新闻内容,好的新闻内容是通过成功的新闻采访活动获得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才能有成功的新闻写作。这是采访和写作关系的一般道理。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也有了好的新闻内容,没有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情况分析,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也是产生好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但从一般的道理来说,新闻采访,占有材料,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而写作是加工工程。好比做米饭,大米是基础,烧饭的方法、技巧是加工制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说法。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16.
蔡逸 《新闻通讯》2014,(1):57-58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采访对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处在最前位置的传播环节和主体,它是新闻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因此,记者应成为采访对象的研究专家,对采访对象没有研究和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写作,无法搞好、搞活新闻采访工作,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关众 《新闻传播》2012,(9):89+91
财经新闻,作为新闻学当中一个较新的门类,在采访与写作方面,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新闻门类的特殊规律。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由其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一本质属性,导致了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采访时,最需要采用"借嘴"的手法;所采写的内容要力求准确、客观;注重搜集和运用故事。  相似文献   

18.
“普尔”,是英文音译词,原意是“合伙”的意思。“普尔”采访法,就是记者合伙进行采访。但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采访方法不同。集体采访,是记者们合伙组成的写作班子,统一采访,统一写作,形成一篇文章。而“普尔”采访法,是记者们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合伙分工协作所进行的采访。在采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者在新闻场域内围绕新闻事实所作的一种透过信息的互动行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行为,在客观表象之下渗透着充分的理解、选择、舍弃、重组,是新闻工作者加入历史的一种努力。它的显著特征是将一些事实从原始网中剥离、放大,并最终聚焦。(王春泉著《新闻采访技巧》)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所以新闻采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分很多种,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不确定性新闻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