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些日,我无论是随堂听语文课,还是外出听语文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的感觉。总觉得学生没有潜心地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问题。偶发奇想,如果哪位老师敢于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对话那该多棒!可反过来想,那样的话,也许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联想到我们教师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画画、批批注注。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文字信息、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大有用处。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随堂听课,还是外出听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而学生并没有潜心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感觉。偶发其想,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十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那该多棒呀。可真正这样做又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我们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划划,批批注注…  相似文献   

3.
一、默读与思考同步 ,感知语言内涵“大纲”要求重视默读 ,从二年级开始要学会默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 ,默读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还要学会边默读边思考。我们知道 ,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 ,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 ,有的是枝节的 ,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 ,进行有效地取舍 ,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如教学《不懂就要问》一文时 ,教师可开门见山 ,据题提问 :课文讲谁不懂 ?不懂什么 ?要问谁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 ,借助拼音默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划划圈圈 ,边读边想 ,初步感知了课文 ,…  相似文献   

4.
《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课文”,三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四年级要求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到五年级则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对《大纲》中的这些要求贯彻得怎样呢?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看,总的说完成的不好:学生默读能力不高,默读习惯没有养成。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默读的训练和培养抓得不经常。其表现是:没按《大纲》中各年级对默读的要求进行训练;不教给默读方法,不提出默读要求,有的不进行严格训练;课堂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而朗读是阅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语文教师虽然重视阅读,可是却被其中的默读、速读、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等形式弄得眼花缭乱,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朗读。朗读是语言表达的延伸,它能够让学生通过声音去感受课文,去理解课文,并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增加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教师如果教  相似文献   

6.
《莺》     
【自读导言】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回视;边读边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生字要顺手圈画。  2.本文 1000来字,按每分钟阅读 500字左右的要求,力争两分钟读完。  3.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什么。【自读程序】  1.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必要让学生细心去读,读完它,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能体会出本文的…  相似文献   

7.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和能力,就必须善于指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得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在通读阶段,要求学生按“五步阅读法”来读懂一篇文章。第一步: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第二步:认读,即出声读。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边查边看资料,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新词。第三步:细读。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句逐段认真默读,边读边想,弄清文章依次所写的内容,搞清文章的脉络,找出重点章节,分段并概括段意。第四步:精读…  相似文献   

8.
默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默读训练的最终目的立一。默读训练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初学默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出声音,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并逐步提高默读速度。默读训练可以贯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分析课文前的默读:要求学生通过默读,初步读懂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默读之前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7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9.
李显亮 《湖南教育》2004,(21):34-34
分组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由各组推举出“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布置预习课前布置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划记出生字词,然后查阅词典,准确掌握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导入打开课件,展示芦花荡诗情画意的景象,显示课题。阅读课文请学生认真阅读(可朗读,也可默读)一遍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该过程是课堂主体,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小组讨论①每个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任选角度,将本人对语句或篇章的理解或疑惑都说出来,交…  相似文献   

10.
上课伊始,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字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之后,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解决重点字词问题。师:刚才,同学们已读了两遍课文,有关重点字词问题已经解决,我想大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再把课文默读...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的途径。第一阶段:初知大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初读课文,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语段以及疑难问题划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如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加上拼音、写出注释、读通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然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难。我在教学《古井》一课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阅读自学法” ,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阅读自学法”,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把本节课要讲的课文阅读三遍,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默读。这是因为,一是默读的应用范围广,二是默读的速度快,三是默读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每遍阅读,都要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他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三遍阅读,就完成了自学任务,即可举手示意给老师,报告自学完毕。   第一遍阅读叫做“粗读”,要求学生粗略阅读本节课…  相似文献   

13.
〔教例〕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认识客观事物。   3 进行关联词语运用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破题开篇 ,介绍背景  板书课题后 ,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简要介绍课文的来源和三国时代的有关情况 ,如“三足鼎立”、“刘孙联合”等 ,帮助学生了解这次战役的起因和双方态势 ,以利于理解内容。  二、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  让学生各自朗读一遍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然后再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遍 ,边读边想…  相似文献   

14.
《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第一步,默读课文默读是感知课文和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默读要求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读时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主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点出生字、难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段序、段落;画出有疑问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有感想的地方等。读完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共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军神》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将“预习”和“思考·练习”合并为“阅读提示”,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本组“思考·练习”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重视朗读、默读训练。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另外,根据本组阅读训练重点,还提出了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二、避开了容易导致烦琐内容分析的题目,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如《狼牙…  相似文献   

17.
(一)请学生认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情景;然后,选择老师提供词语,写一段“乡村黄昏”。老师提供的词语是:太、山坡、红霞、石子路、小船、竿、河面。设计理念:课文第1—4自段,写了傍晚时分,作者和的朋友划船去游玩,交代了情的起因,同时也描绘了鸟的天堂”所处的特定背景。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鸟的天堂”的恬静美便不可象,而作者寥寥数笔勾画的一背景往往是学生阅读时易疏忽的。现以课文中“太阳”、“山坡”、“红霞”、“石子路”、“小船”、“竹竿”、“河面”等这些表示物像的词语写一段话,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重新组…  相似文献   

18.
尤溧敏 《教学随笔》2007,(11):16-16
执教《孔子游春》时,我说,今天,让我们随同孔子一道去春光明媚、风景怡人的泗水河畔感受那独特的风光吧!接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提出的挑战;还安排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潜心读书,认真思考,动笔批注;最后请同学们自由交流阅读感受。研读文本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默读,就是只用眼晴看,脑子想而不发出声音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默读能力。“九义”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把默读当作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提了出来。因此,应重视默读教学的研究。 一、默读的重要意义 1.默读有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 默读是通过视觉感知,把阅读材料的书面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默默无声、边读边想,反复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这种阅读就是利用录音、影碟等设备听赏文本的朗读和点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性的自我声音模仿教育,边欣赏边模仿边体验,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白娱自乐的潜在的表演形式;没有读就没有理解,然而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集体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