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场独立、场依存型认知方式与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对昆明市某高中260名高三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测量,并结合其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成绩及总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男生比女生更偏向于场独立性;理科生更倾向于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文科生更倾向于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高中生的场认知方式与总成绩和数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英语、语文成绩的相关性较弱;场独立者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与总成绩均高于场依存者。  相似文献   

2.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信息组织和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习惯方式,场依存性认知风格也是体现个体差异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分别对在培智学校就读的部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测量,分析智力落后儿童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倾向类型.从测验的结果看出智力落后儿童大多倾向于场依存性;智力落后儿童的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与他们的智商水平不相关.同时本研究还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力、专注力等缺陷对测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父教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873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高于非留守儿童.(2)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中,女童的恐怖倾向明显高于男童;母亲抚养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上高于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结论: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和抚养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弱中央统合理论是近年来用于解释自闭症个体认知特点的重要理论之一。本研究采用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对10名自闭症儿童和10名智力发展障碍儿童实施测验,以验证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加工任务上是否存在弱中央统合倾向。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发展障碍儿童在这两个测验任务上的表现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实验材料的难度可能使得两类儿童在测验任务上出现了"地板效应";在镶嵌图形测验中,自闭症儿童从阴影型图片中识别出目标图形的能力高于智力发展障碍儿童。  相似文献   

5.
运用《镶嵌图形测验》(CEFT,1998年)和"成就目标取向量表",以180名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儿童成就目标取向与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儿童场独立的认知风格与其掌握目标取向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成绩目标取向不呈现显著相关;(2)在0.01水平上,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都高的小学生和两者都低的小学生的认知风格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3)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都高的这种组合模式的场独立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 7— 1 2岁的听障儿童适应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听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听力正常儿童 ,其中认知发展水平的严重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语言发展又是认知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听力障碍儿童的交流方式和居住地对其适应能力有影响。虽然听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对听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要注重其年龄的影响 ,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探求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倾向之间的联系,主要应用认知风格测验和《威廉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对某学院1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男生倾向于场独立性,但在年级上差别不明显.大学生的创造性倾向中冒险性、挑战性这两个维度上男女的性别差异明显,但在年级上差异不明显;(2)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呈明显性正相关.创造性倾向高的人倾向于场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和中小学生创造力能力测试,探讨了云南边境一线的怒族、景颇族及傈僳族三种人口较少的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民族比较和个体发展特征,以及与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认知方式得分明显优于女生;三种民族学生的测验得分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的两个转折点;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偏向十场独立性,怒族和景颇族学生的认知方式都偏向干场依存性;三种民族学生认知方式与其创造力有着非常显著正相关,场独立性组比场依存性组有着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量表法,对沿海与内地城市、乡村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普通初中七、八年级的1895名儿童进行研究,探讨了儿童的自尊发展特点与性别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地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童比男童更注重在总体自尊、成就感、纪律和公德与助人维度上的发展;(3)两地女童并不比男童更在意外表;(4)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以性别因素为基准考察,两地儿童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认知风格、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以10以内加减法算术题和图形镶嵌测验为实验材料,采用2(认知风格:场独立与场依存)×2(情绪状态:轻松与紧张)混合实验设计对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显著,被试在轻松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显著小于在紧张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2)不同的认知风格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不同,场独立性的被试不存在社会助长效应,但场依存性的被试社会助长效应显著.(3)认知风格不影响工作效率,无论在轻松实验条件下,还是在紧张的实验条件下,场独立和场依存型的被试在做出题目的数量上不存在任何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有关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方面的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类教育刊物上,促进、推动了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从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论文,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Children     
王勣 《海外英语》2011,(7):60-60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歌是篇幅最短小、内容最浅显的幼儿文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也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也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有效阅读儿歌作品,就是结合儿歌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通过作品分析,看儿歌是否具备优美和谐的韵律、形象化的语言、无处不在的游戏精神、生动活泼的独特形式、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幼儿生活情趣等。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6,(6):36-42
本文基于CEPS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14996名儿童中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一般儿童在课外时间分配上的差异。研究主要结论为:(1)留守儿童在课外用于学业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于流动儿童和一般儿童;(2)流动儿童在课外用于学业学习的时间与一般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跟随父母双方流动的儿童在游戏娱乐上的时间明显比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多;(3)无父母陪伴独自留守的儿童尤为值得关注,除了课业学习的时间显著少于流动儿童和一般儿童,他们课外做家务和睡觉的时间都是所有儿童中最多的。基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课外时间分配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关注留守儿童中的困难群体;规范游戏娱乐场所运营,通过社区教育充实流动儿童课外时间;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与学校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直活跃在中国思想舞台的中心。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梁启超重视文字阅读的普及,建立了“识字——阅读——理性”的逻辑关系;重视女性,肯定女性在塑造童年和保护童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培养幼童的廉耻观。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儿童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儿童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