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的教育观和语文教育观倪渝根,田志耘(接上期)第一个提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的,是叶圣陶的挚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第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也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通观叶圣...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提出的“学习语言论”,亦称语文教学本体论,指的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这一论断以其特有的锋芒和挑战性,继承和发展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习吕叔湘先生的语言教育思想课程教材研究所庄文中编者按:1993年12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今年又将召开研究他的语文教学思想的会议,我刊特发表在文中先生的文章,以示敬意,并祝愿吕老健康、长寿。吕叔湘先生是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语言学家.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充满科学精神.充满现代思维,充满革新意识,充满人文情怀.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选发的3篇重读。三老”的文章。再现了“三老”的现代语文教育观。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定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7.
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要重在运用──全国中语会召开学习座谈会宇明为了更好地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全国中语会于3月1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特级教师、青年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学习”三老”...  相似文献   

8.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对此也作过明确解释:“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张志公曾引用吕老的话强调这种观点,他说:“吕先生把语文教学的目的讲得明确,就是要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9.
随着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第三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与研究,随之“语感中心说”也就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公与中学语文教学张定远正当全国语文学界开展学习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时候,张志公先生却和我们永别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仁慈的长者,失去了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和语文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语言和语文教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语文教育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从教五十余年来,朱绍禹先生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可谓功勋卓著、影响深远。为了拓宽语文教育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思路,使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有一个新的发展,他从语文教育的目标入手,  相似文献   

12.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语文教育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基础教育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这些思想在新课程背景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首次由吕叔湘先生提出,他指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因此,学习、探究和传承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语会开展学习“三老”论文选活动从1995年10月起,北京市中语会组织会员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发给每位会员一本《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被育论文选》,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全市中、小学、师范学校有近五千名会员参加学习。这次学习研讨活动共分三...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组、江苏镇江市中语会主办,《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协办,吕叔湘中学承办的全国“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课题组成立大会”于2006年11月11日1-4日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抹煞不了成就,成就也掩盖不了问题 197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这篇文章后来被语文界称作语文教改的“一声惊雷”。从这时算起,语文教学的改革至今已进行20多年了。20多年来,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涌现出许多语文教育改革家和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使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语文学科率先从“文革”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阴阳相抱利弊共存的,在语文界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尤其…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2006,(10):78-78
为进一步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全新解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教育思想,交流研究成果。探讨语教育教学规律,促进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国中语会决定在我国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工作过的吕叔湘中学举办“全国吕叔湘语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教育思想与语课程改革专题组成立大会”,诚邀各地初高中语教学骨干、教研员参加此次盛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在《论集》《序》中吕叔湘先生写道:“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里,吕先生是把“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任务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指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领悟是不够的,理解是不深的,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其实,叶老在许多文章中反复论述过“教”的住务、教与学的关系。1978年3月,叶老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学生入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文教育的理论宝库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甘其勋为了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卷帙浩繁的著作中,精选出16篇经典文章,编为“三老”《语文教育论文选》,1995年9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