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干旱是山西的主要自然灾害,省内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明曹尔祯在《横渠记》中写道:“三晋……山多,天寒地冷,十年旱常八九……”。解放后二十八年中,就有二十四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仅1960年就因旱减产粮食十八亿斤,可见干旱给我省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咸阳近50年来干旱特点及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干旱是咸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季节分布呈双峰式分布,以冬季最重,其次是春末夏初;地域分布是北少南多,但北部冬旱最明显,其余三季旱月南部多于北部;并通过对温度和降水的趋势分析认为,未来咸阳干旱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2009,(2):79-79
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由于一个地方是否干旱或者发生旱情还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水源使用量的关系,所以干旱地区通常指那些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是一些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由于蒸发大于降水或者用水不足,也可以成为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5.
统计1970—2009年南阳市气象站降水数据,分析了近40年南阳市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降水类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40年南阳市的月均降水量呈单峰变化趋势,7月份月均降水量最大,占年均降水量的25%.(2)近40年来,南阳市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值为765.2 mm,以24.9 mm/10a的速度增加.(3)近40年南阳市雨季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降水量为556.1 mm,占年均总降水量的72.9%;雨季和旱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波动不大,降水量年际间较稳定.(4)2000—2009年南阳市大雨、暴雨和大暴雨事件发生的次数分别占近40年来其总发生次数的22.2%、34.9%和33.3%,自2000年以后,南阳市大雨次数逐渐减少,而暴雨、大暴雨次数逐渐增加,增加了年降水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利用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等GIS方法,对我国2022年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辨识,确定了灾害高发的热点区域及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的特征;分析海拔、坡度、河流、降水量等与地质灾害发生点的关系,显示不同因子与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关系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发生次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坡度越大灾害越容易发生,极端降水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非常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判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8.
孙磊 《教师》2010,(33)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国西南遭遇罕见干旱;2010年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010年7~8月南方高温,北方暴雨洪水,北半球高温、干旱、暴雨、洪水,南半球低温冻害.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甘肃省民政厅厅长田宝忠坦言:"此交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哪怕是汶川大地震,也难以与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相比.  相似文献   

9.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近42年月降水量数据进行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春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3~4a的波动周期,夏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3a的波动周期,秋季降水量2~3a的波动周期极为明显,冬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通过定义波动周期,对季节降水距平率进行了计算,划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类型。利用上述结果,从发生频率、重现期、波动期等方面对各程度干旱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通过年降水量变化的R/S分析,H=0.944>0.5且非常接近于1,说明未来降水量有与之前相一致的变化趋势,该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干旱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蒙古地区19602011年的45个气象代表站的降水量以及相关的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从年降水量和降水距平百分比两个方面分析地区降水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就降水距平百分比来说,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则略上升;就降水量而言,内蒙古地区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开始尤为显著,这段时间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最为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衡阳市是湖南省水旱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防御或减轻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在灾害风险分析基础上,寻找减灾对策。文中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水旱灾害灾情资料,从受灾面积和减产等级两方面评估了衡阳市农业灾害的风险。得出衡阳市水旱灾害风险性较大,特别是衡阳市北部的衡山县、衡东县、衡阳县既面临着高风险的水灾也面临着高度的旱灾风险。灾害风险性可以看成是生态安全性的另一面,故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可以降低水旱灾害风险性。为此本文提出了降低水旱灾害风险性的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0年以来的旱洪灾害资料和湘西自治州17站1957~1998年的历年降水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湘西自治州的降水和旱洪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即厄尔尼诺当年一般为平水年,发生旱洪灾害的几率不大;厄尔尼诺年次一年,降水的丰平枯规律不明显,但发生洪灾的几率远远大于旱灾;厄尔尼诺年次二年一般为平水年,发生旱灾的几率远远大于洪灾.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黔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多样,犹以水旱灾害为主。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环境有关外,还与当地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给黔东北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郴州市干旱监测预警平台、系统设计和应用效果。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Delphi语言编写,利用SQLServer2000作后台数据仓库。系统通过对全市247个区域自动站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统计,采用降水距平分析、相对湿润指数分析、K指数分析、气象干旱分析等多种方法,得到各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干旱状况,用克里金插值将干旱监测结果插值到各网格点,调用Surfer绘制全市干旱分布色斑图,系统最后以Word文档方式自动形成干旱监测服务产品。应用实践证明平台具有操作简便,预报结果较为准确的特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同朔地区第一位的灾害,但历史以来并非一成不变,较早时期干旱频度低,灾害轻或不常出现,较后愈演愈烈.同朔地区干旱之间常发生洪涝,有的世纪频度也不低,充分表现了大陆性季风气候所带来的不稳定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小生产者粮食储备也极其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微弱,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在清代,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水旱灾害面前,政府和人民如何应对;这些救灾措施在当时所取得的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对于今人而言有何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西旱涝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按其季风气候的特点,选取有代表的月份,采用500hPa的高度资料,作旱、涝年的距平场和环流形势的合成。中高纬的环流在旱年为纬向环流,涝年为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活动较常年有异常等差异的特征,为预报广西旱涝提供可参考的天气模式。  相似文献   

19.
洪水灾害是洪水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降水量、人口密度、产值等因子在洪水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有一定的意义。以衡阳市辖区的县域为评价单元,通过选取6个指标,建立模糊模型进行评价。得出:衡阳市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城郊和北部地区。从洪水灾害风险决策上看,城郊和北部地带应积极兴修水利,大力发展避洪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