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社会新闻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对而言的。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眼里.社会新闻似乎仅仅是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板块。  相似文献   

2.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11,(12):29-29
致力于追求和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追求中心工作报道的影响力.是主流媒体和党报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和媒体传播功能的关键途径。新闻工作实践充分证明:新闻的思想力和新闻从业者的思想力.是支撑新闻尤其是中心工作报道质量、价值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的小与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什么?梁衡说.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实的信息传播。在精确定义“新闻”的基础上.梁衡又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拥有广泛的受众,它是多数人关注的新闻。然而,在众多的经济新闻中,可读性强的、读者满意的经济新闻却不多。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当然,相对其他新闻.经济新闻总是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由此而来的还有专业性太强,难写、难懂、难记……自然,这些都是事实。但也正因为存在这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才成为必要。本文就“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的成功经验.提出经济新闻如何才能出精品的下述诸点看法.供大家深入研究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真实乃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特征.认识“新闻策划”的本源二重性和策划者的两个方面.就可看出.“新闻策划”是正确反映新闻规律的必要手段。一、明确“新闻”与“策划”的含义.按新闻规律办事。“新闻”是什么?目前争议的焦点是各自的认识所站的ffJ度不同。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文体,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久的报道。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事业,即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有人认为新闻是一件新奇的事.即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职业,即新闻机构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虚假新闻何时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是新闻最根本的生命力,也是新闻诸多要素中最刚性的、毫无回旋余地的属性.这不光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共识.而且唯此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和接受.现在的问题是.虚假新闻在各种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地跳了出来.甚至包括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在内的报纸.也在不断丢失曾经的权威性和严谨.让一些不实的新闻搅扰了读者的眼球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4,(1):59-59
陈丹在2013年第11期《新闻爱好者》上撰文说,在新闻载体发生根本变化,新闻的传受方式和传播内容发生巨大改变的当下.新闻的权威性、专业性仍是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新闻的含义更为丰富.但新闻理念没有变:新闻文体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新闻写作的结构形态仍然是微博新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陶铸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英勇奋斗了四十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新闻思想.他的新闻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有关新闻批评的思想.在其新闻思想中悟好生辉.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实践不无启迪。陶铸对开展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十分深刻。他认为.之所以要开展新闻批评.是因为:其一,进行新闻批评是全面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的需要,是新闻真实性的客观要求。他曾说过:””报纸缺少了建设性的批评.也使人…  相似文献   

11.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2):11-13
四、中西媒体会议新闻报道的表现风格、形式和技巧的异同 1.行文风格庄重严肃的“硬新闻”式报道与“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 甘惜分先生认为.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①张威教授认为.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中大型的动态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文风是新闻作品的风格、特点的外部表征.是新闻工作者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在新闻采写中的具体体现。努力培育和弘扬准确鲜明、求真务实、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既是我党我军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是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公信力、影响力、感染力的现实需要。为此,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新闻传播》2009,(6):46-46
鲜明的党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新闻工作效果、检验新闻工作是否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重要标准。是否承认和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分水岭。科学理解和把握党性原则,是一名合格记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孙伟 《新闻传播》2010,(6):75-75
对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是民生新闻兴起的最重要因素。对于电视传媒而言.画面不到位.再好的戏也出不来。镜头语言运用的好坏对于民生新闻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民生新闻如何正确运用镜头语言.做一个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灵魄,是报纸发言的主要声音,在引导舆论方面是其他新闻体裁不能替代的、因此.抓好新闻评论是提升党报质量,使之更具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选题.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确保评论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改进一版要闻版的新闻评论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成竹 《声屏世界》2005,(8):29-29
在当今电视传媒的竞争中.社会新闻最受青睬.因为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时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是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做好社会新闻,各媒体均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就非常重视杜会新闻.除了以时政新闻为主的《长沙新闻》之外.还开辟了三档社会新闻栏目:《在现场》《今晚九点》《真相调查》,笔者一直在该频道当记者。三年内几乎天天都与社会新闻打交道.对社会新闻有一些感悟.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还包括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等。新闻传播能够通过舆论导向和文化弓1导两个途径,发挥其作为新闻文化的力量。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是党中央赋予新闻战线的使命课题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当前就要强化受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阵地意识和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家的导向观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法制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新闻选择.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法制案例.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是非观。这是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法制新闻舆论监督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傅克强 《新闻前哨》2012,(10):81-82
如何使新闻作品的标题,具有能够勾住读者的眼球.并煽起其内心冲动的要素——可读性呢?这是标题制作艺术的关键所在。一、标题的可读性与新闻事实标题是新闻的组成部分.是对新闻的概括、提示或评价,是新闻内容最凝炼、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而它必须以新闻内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并担负起传递新闻的重要使命。以最恰当的形式、最恰当的语言,将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提炼成标题.是体现新闻编辑业务素质必不可少的功力。  相似文献   

20.
有一说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0008-I0008
这是一个面向上班族和上网族这“两上族”的电视新闻晚报.所谓“打开新闻看电视”是对新闻的新型加工。《有一说一》的新闻软硬结合.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强化所报道事件的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