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起老年期刊的宗旨和特征,十有九人会说,无非是一个“老”字。这话似乎也不无道理。期刊的性质是“老”字号,刊名上大多都带着个“老”字,如《中国老年》、《老人天地》、《山西老年》等;有的刊名中虽然不见“老”字,但也是“晚霞”、“晚晴”、“夕阳”、“金秋”之类象征着老年的字眼儿;期刊的读对象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于是,老年刊物无论从刊名到读,从内容到形式,一切皆“老”了。  相似文献   

2.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3.
读者信摘     
《中国编辑》2007,(4):90-91
蔡学俭(湖北新闻出版局)在2006年1183日来信中写道:我一直有个想法,即对编辑本身要多加宣传。在《出版科学》上辟有《老编辑甘苦谈》、《中青年编辑自画像》两栏目,有刊物曾加仿效,受到欢迎。后因稿件难约(编辑不愿意写自己,别人所知甚少,好稿难求),几年后取消了。现在,作家、明星连“超级女声”都被炒得“轰轰烈烈”,而编辑始终“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4.
期刊策划论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范军 《编辑之友》1997,(4):27-31
期刊刊名的策划、确立.往往体现出期刊的编辑战略与方针。定一个刊名,就意味亮出一面旗帜。优秀的刊名应该是独树一帜、富有创意的。有一些文学刊物处于困难之际,处在边陲地域的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推出了装帧豪华、印制精美的《大家》。自我标榜为“大家”,并以此为刊名,在国内还是首创。取刊名为《大家》有两重意蕴:一是作品要有“大家手笔、大家气派”;二是刊物要走向“大家”(人民群众、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从事电视新闻教学的大学老师,在我手边诸多的专业杂志中,《新闻与写作》是我去年新添的一份“洞悉”新闻世界“原生态”的刊物。之所以选择这份刊物,是因为其中一个版块“视听天地”对我的教学研究很有裨益。每期“视听天地”都能选择一些广播、电视业最为鲜活的动态性个案进行解读,这为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在岁末年初有不少品牌栏目在改版,我听说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在年初改版中重新调回黄金时间段。“今日话题”是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品牌栏目,不知这次改版有什么新动向、新特点?你们能否就此组织一些文章,供业内人士探讨和争鸣? 祝 编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钟新 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6.
近几个月来,走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街头,你会在报刊亭上发现一些刊名“各具特色”封面“色彩斑斓”的杂志,一拨接一拨,一批再跟一批地涌来。如《爱情秀》——让爱从这里开始;《新家庭·新婚派》——人生快乐进行时;《群文天地·燃情部落》——爱到要燃烧时,无人能够抵挡;《爱心情调》等几十种类似的刊物,就这些杂志而言,大多都为今年伊始创刊或改版,或者是与其他刊物合作的,有些甚至可能是不合法刊物。  相似文献   

7.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故事会》复刊以来已出满一百期,总发行量近二亿册;每期的发行数,从复刊初期的十五万册左右,上升到近五百万册,一九八四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冠全国刊物之首,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回顾总结一百期的编辑工作,对于进一步探索办好《故事会》的路子是十分有益的。一、摆脱“左”的思想的影响,寻找刊物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确立起办刊的总体构思。《故事会》在“十年内乱”期间曾一度停刊。后以《革命故事会》的刊名复刊。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出版专业刊物正热烈展开的有关“编辑力”的讨论中,有不少文章认定,首先提出“编辑力”概念的是日本著名出版人、讲谈社顾问鹫尾贤也。他的《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已经成为许多文章重要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1987年第一期潘敏写的《稿酬也应按质论“价”》一文,觉得似曾相识,经查,果然是抄袭之作。该文曾以《短篇与稿酬》为题刊登在1985年第3期《新闻知识》上。抄袭者不顾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别人的“建议”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变成了自己的“建议”,真是太不象话了。希望编辑同志对这种抄袭行为予以揭露,以帮助和教育作者,维护新闻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图书馆》(原刊名《江苏图书馆学报》)是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刊物。它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主办,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表彰刊物、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2.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最初知道《图书馆建设》刊物,还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的1983年,当时的刊名是《黑龙江图书馆》,实际上是这一刊物创刊的第四年。而对《图书馆建设》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是1988年以后,从这年我在《图书馆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开始做编辑工作,自然对业内期刊尤其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业科学》是由新疆农科院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1958年创刊,国内外发行。经过几代编辑的辛勤耕耘,至今已走过近50个春秋。《新疆农业科学》作为一个省级农业学术类刊物,“十五”期间在保优、创名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自治区农业生产事业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自1984年7月创刊迄今,已出版130多期了。在当今报刊如火如荼的激烈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刊物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赢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爱好者赞许的目光,发行量大而稳定,已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位居前列。这来之不易的“好收成”,除编辑绞尽脑汁精心运筹,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操劳以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诸多优点决定了这一切。 《新闻知识》学术性很强,知识面较广,适合于多层次的读者口味。既有名作、“大手笔”的作品赏析,又有新手的上乘之作评析,独特的栏目更令人耳目一新;“新闻理论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通讯员天地”等  相似文献   

16.
苗圃 《出版参考》2007,(6X):19-19
近几个月来,走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街头,你会在报刊亭上发现一些刊名“各具特色”封面“色彩斑斓”的杂志,一拨接一拨,一批再跟一批地涌来。如《爱情秀》——让爱从这里开始;《新家庭·新婚派》——人生.陕乐进行时;《群文天地·燃情部落》——爱到要燃烧时,无人能够抵挡;《爱心情调》等几十种类似的刊物,就这些杂志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6,(3)
关键在于把握宗旨准确定位──如何办好《名品消费》浅见文/管益农《名品消费》以倡导“大消费文化”为办刊宗旨,尽管刊名“消费”前面冠有“名品”二字,但我们以为所谓的“名品”不是一个限制词,而似乎兰要是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其实,编者将刊物的着力点放在引导“消...  相似文献   

18.
读了十几年的《读书》,思想上受益良多。近读沈昌文先生的文章《回忆〈读书〉》(《南方周末》2000年11月9日),又觉得我们这些办杂志的人还能从《读书》中得到不少编辑方面的启示。一、“三无”境界谈到《读书》成功的原因时,沈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的局限和无能”,“因一己之无能才能联络到那么多能人,把这么一个其内容远远超过我们知识水平的杂志有声有色地办了多年”。他的同事又在“无能”之上加了“无为”和“无我”,构成一个“三无”境界。办杂志不是武大郎开店,刊物的水平当然要力求高于编辑自己的水平,否则就没有意思了。刊物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水平而非编辑的水平。编辑的能耐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的四位编辑,从“四封”到刊页,从标题字号的选择到灵活的小插图,无一不在用心之中。使刊物具有欣赏和保存价值。刊物的内容与刊物的形式完美的结合。 《新闻与写作》受到广大业余通讯员和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赏识,把刊物视为提高新闻采写能力的良师益友。雪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各类刊物如百花争艳,刊物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刊物在檄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求和修正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刊物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编辑同仁的注意,那就是全国性刊物的地方化。我们不妨对“全国性刊物地方化”下一个大致的定义。所谓全国性刊物,即从其刊名和读者对象来看,它的作者队伍和发行范围应当是全国性的;所谓地方化,即是将全国性刊物的影响仅局限于某一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