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理工科开设《大学语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明确指出:“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大学语文》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开设已十分普遍。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几年前就提出要“文理相渗”,96年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提出不仅对“全日制语文教育”及“高中语文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大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性作用,以“三个维度”为纲,探究大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蓉 《华章》2011,(30)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探索“汇通学科、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即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侧重专业特点,课后作业启发专业思考的方法,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又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一定的影响和启发作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采用表演法的必要性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南开大学的陈洪、李瑞山等先生,把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为“母语高等教育”。这样就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媒介,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新教材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素养课而不是过去那种纯粹的知识课,所以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但它同时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新开设最初是在理工科院校展开的,当时的教学目的是针对“文革”后的大学生语文知识的贫乏而进行的一种“补课”。单纯的补课性质的使命完成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则在各类高校、各类高等教育领域的非中文专业相继开设。198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召开的全国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把《大学语文》的作用提高到“进行文理渗透,培养交叉型人才”的重要高度。与之相适应,一批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材在各重点院校被编写了出来。这些教材有的是以文学史为线索,以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篇为内容,并结合文学史常…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主要是为中文系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水平,不太深,力求简明,深入浅出.讲课时要注意扣住"语文",通过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有一个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多少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必须把人文精神贯穿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大学语文除了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兼有音乐、美术、舞蹈、电影名作等艺术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培养艺术感悟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诠释,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养为目的,同时还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使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为人诟病,就是因为课程没有充分注意教学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把大学生与中学生等量齐观,把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等量齐观。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桂版语文”在教材中植入了大学教育、中国文化、广西元素、通识理念、语文技能五个元素,力图使大学语文名副其实,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各类大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它具有宽广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学好《大学语文》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这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解决的。以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自学应考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的含义是什么?是通过“读”来让学生们积累知识,让学生们通过空间想象力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内容,从而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如今的教学背景,已经不是那种笼统式教学方式,而且它不容易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目标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用,本文通过针对如今出现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同问题和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而这当中,全面开发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大学语文》的教学十分有益于理工科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宝库,学习和欣赏我国优秀文学珍品、提高语文水平、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汲取我民族固有的崇高而丰富的精神文明财富,以充实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大学语文》的教学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发表的刘志军同志的《前略后详有悖常理》一文,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作家“贾岛”的介绍前略后详提出异议,窃以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贾岛”的介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特点。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仙”李白的作品在小学、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大学语文》如何讲授才适合于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专业学习? 根据三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思想上存在三种类型:①重理轻文,埋头数理化学习,对语文抱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同学大都语文基础较差,文章写不通顺,错别字连篇。②热爱本专业学习,也爱好文学,由于忙于基  相似文献   

16.
蔡茂 《教书育人》2001,(14):45-45
大学语文究竟要学什么,很多人以为只是高中语文的继续,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使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应付或者抵触心理。要修正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思想,作教师的除了在课堂上采取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外,还应该改变大学语文考核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1998年3月10日,《江苏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让高考语文只考作文》的文章。作者是姜堰市第二中学的吴向洋老师,笔者认为此举意义重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影响到师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从而最终改变人们对语文…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来自美院的一位语文教师极有感触地叙述了他的经历:他的准备充分内容“纯正”的第一堂课,却被学生在课间画于黑板上的一幅极淫秽的画宣告了失败。经过多年潜心探索,他几乎将《大学语文》课上成了“美术史”(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美术史),由此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会上许多同行也交流了他们极为相似的感受和经验。这不是简单的迎合学生,而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之后做出的明智选择。笔者在最近短短几学期的《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同样的窘迫,并且情不自禁地走上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大学语文》课程,就其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思考。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是强调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的“大语文”,是具有鲜明基础性特点的开放性课程。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能力要求来设计岗位驱动和任务引导的互动教学模式,结合课内课外学习环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汉双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彝族民间文学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如何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三全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作为民族地区专业课教师,除了传道授业,更肩负着如何育人,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的使命,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尚美爱劳、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大学语文》课──关于《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的探讨孙先学全国文、法、理、工、农、医、师范、财经等各类大学,陆续开设《大学语文》课已经十余年了,这门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完成了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而且让大学生们受到了我国的优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