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匡补,亦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匡补,亦为史工作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典》修订时匡补,亦为史工作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有许多词条所引书证的始见例,时代较迟,溯未及源。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很有必要进行补证。文章主要针对《汉语大词典》始见例较迟的词条,加以补证。  相似文献   

5.
对杜甫诗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有许多副词词条首引书证较实际产生的年代晚,不能呈现汉语词汇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有必要进行补证。为若干词条的有关义项补充了较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6.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辞书编纂质量的主要标准。文章指出《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一些"死亡"义词条在书证方面尚存在书证滞后、书证单一"断流"和书证有误等问题,并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死亡"义条目进行了订补,以期为《汉语大词典》日后的修订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一部重要的著作,《汉语大词典》共引用该书76条例句作为词语或义项的唯一书证即孤证。经调查,76个例句中除28个确为孤证外,其它48个则存在着孤证词条书证可补、孤证词条释义不确、词目处理不当等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汉语大词典》未来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中不少词语的义项所引书证严重滞后。笔者就平时翻检使用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语的最早书证,以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最为完善的工具书之一,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文章在探讨明代汉语新词语的过程中,发现了《汉语大词典》中一些书证晚出或误出的词语。文章择取其中若干词条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而《盐铁论》可对其书证晚出作补订。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撰方针,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然存在书证滞后现象。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唐语林》,发掘其一些词语对《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方面的补订意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补订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字、词释义的精确,例证的相符、无误,是一部词典编写的基本准则。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关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等,笔者已撰写《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指瑕》一文进行了质疑。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其释义、例证中的可供商榷之处,再次提出拙见,以期对《古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有些许益处。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东汉王符《潜夫论》反义并列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反义并列复词的编纂情况,指出《汉语大词典》失收词条、书证迟后、漏立义项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部《古代汉语词典》词项的释义来说,其书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其始出书证的正确选择与否,至关重要。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的28条书证晚出问题,提出拙见,以就教于陈复华先生等。  相似文献   

17.
东晋汉译佛经《摩诃僧祗律》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书证,在辞书中往往被反复征引,多次使用。在征引同一书证时应保证其前后的一致性,这是辞书用例严谨性、准确性的体现。但考察现今几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书证均普遍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辞书的质量,也会给读者带来错误的信息。因此,高质量的辞书应该尽力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文章以代表当今国内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汉语大词典》为例,具体指出其书证存在文字不一、标点不一、体例不一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善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66-68, 108
王云五主编的《王云五大辞典》《王云五小辞典》《王云五小字汇》《王云五综合词典》《王云五新词典》《中山大辞典"一"字长编》,为知识的普及提供了一系列的查阅工具,也为汉语语文辞书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王云五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的概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两岸民间正在合编的《中华大辞典》应当独辟蹊径,编出自己的特色来。文章从内容特色、体例特色和开放式网络化动态编纂等方面对《中华大辞典》的编纂进行了深入的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中华大辞典》应辟设借鉴引用功能,以古今中外著作中"足资借鉴、堪为引用"的句段为例句,使之具有音义诠释和借鉴引用双重功能,具有其他辞书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中华辞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