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历年的高考中,虽然命题人都会在作文的写作要求里明确说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每年还是会出现大量套作、抄袭的作文。按照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套作的作文即使语言再优美、结构再精巧都不能被评为一类卷,抄袭过半的作文得分不能高于四类卷。高考作文"套作"泛滥的现象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顽疾",严重影响作文教学风气乃至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套话作文"具有哪些特征呢?第一,主题"名言化"。借助一些并不十分契合的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阅卷场上,面对一篇篇低分作文,作为阅卷老师,我真为考生惋惜!低分作文有怎样的病灶呢? 一、抄袭.有些考生把考前背的佳作原封不动地“拿来”做考场作文,这就是“抄袭的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如属“抄袭的作文”,只能得基础等级分,且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为0分. 二、套作.如果是命题作文,只是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与命题有关,主体部分内容与所给命题无关;如果是材料作文,或开头或文中或结尾出现材料中字眼,主体部分与材料含意无关.这就是套作.根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这类作文在三等及以下给分.  相似文献   

3.
历年高考作文题写作要求都有一句类似的话: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那么我们考场写作文时能否借鉴我们平时读过的范文呢?考场作文借鉴范文能否算抄袭、套作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相关规定。高考作文阅卷对抄袭、套作等的判断是有标准的:一篇文章如果和原文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雷同之处,这样的文章将被判抄袭;一篇文章结构主旨和原文完全相同,成段的语言都能从原作品中找出来,这样的文章将被判为套作;雷同处不到二分之一的,将被判仿作,无论是抄袭、套作,还是仿作,一经发现,得分都要在20分以下。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之所以关注审题,主要是打击以抄袭或套作方式获取高分而实际水平并不高的学生,而非打击会写文章但不能全面理解材料的学生。为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权威,近年高考作文明确要求"不得套作"。"防止套作"成为高考作文评阅的关注点:一旦认定为套作,即使结构再精巧,语言再精美,都在30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由于分值大而对考生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中的共同举措。  相似文献   

6.
一、抄袭未绝迹,“套作”风正烈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在“注意”中首次提出了“不得套作”,随后,各地的联考、月考及平时的作文训练也都在作文题后的“注意”中加上了“不得套作”。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型,话题、标题、新材料作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各擅胜场,似乎有长期并行的迹象。可笔者认为,标题作文框限太死,很容易“卡”在审题上,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考查意图,将不会长期广泛采用;话题作文,自由度太大,很容易“移花接木”,致使宿构、套作、抄袭作文泛滥,阅卷人无法公平量分。而新材料作文,既有标题作文突出审题、限制立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高考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以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在18道作文题中,有13道提出上述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画出的一道红线,又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温馨提醒.但仔细揣度,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加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要求,颇似画蛇添足. 考试最需要公正、公平,“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乃考试之“公理”,就像“不得偷盗、不得杀人”等道理一样被众人周知.高考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经历过多次考试、训练有素的高三学生,对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道理,不可能不了然于心.个别考生抄袭、套作,定是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应该就低打分,让其自食苦果.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Z2)
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可以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卷?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可以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被评为一类卷?什么样的高考作文,给人的印象平平,只能被评为二类卷?什么样的神奇魔手,能让二类作文迅速跻身一类行列?什么样的作文特辑堪当教考一体的教程、读本?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看图作文,考题对考试的要求是: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招生》2007,(12):25-25
高考原题再现摔了一跤2007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阅卷老师精点张丽娟(本文阅卷老师)今年全国高考卷Ⅰ的作文是图画作文,很特别也很有内涵,漫画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关注独生子女教育的主题更是让人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但点燃的激情依然存在。2010年高考语文题目相继出炉,无论是自主命题省市卷还是全国统一卷.与往年相比,新材料作文仍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角。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全国卷Ⅰ作文满分60分,占总分150分的2/5,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整个试卷分数的高低。高考作文是一把“双刃剑”——考生容易得分,但也容易失分。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对此感触颇深。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呢?下面我就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为例,从高考阅卷的角度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14.
素材是作文内容的重要依托,写作是不能离开素材的。这应该是很多老师、学生的一个共识。而从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始终在做着向作文本质回归的努力。他们将作文命题置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语境下,既与学生日常生活链接,又使学生没有现成素材可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考场作文的抄袭、宿构与套作,比较准确公正地检测考生的真实的作文能力。而这种命题方式对于那种靠死记硬背作文素材拼凑的作文备考来讲,无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招生》2008,(5):15-17
【版眼】本栏目将为您提供一个同作家、高考作文阅卷老师零距离交流学习的平台,旨在提高您的写作水平。在这里,您既可以与作家同题作文,又能得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亲自指点。为增强同题作文的“可比”性和更加接近高考作文时限,我们对作家的写作进行了限制——不超过一个小时。希望您在写作时也能够遵守。同题限时作文,旨在提升您的写作兴趣,并通过作家作文看到不一样的作文世界;阅卷老师点评,使你真正地掌握作文的提升技巧。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演变。但开放性呈逐步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如今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文体“凹不象”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又加强限制性,是高考作文命题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亲历了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对其中两篇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至今记忆犹新.笔者认为,高考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体现了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对今年乃至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都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故借此文试图管窥高中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抄袭范文的现象,据阅卷教师的反馈,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情况:1.全文照抄、照搬、照套范文;2.部分章节照抄范文;3.部分内容与情节同范文雷同,等等。高考阅卷中,凡有上述抄袭行为者,一经发现,便不管其作文写得如何,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得分仅在15~20分之间(满分为60分)。非常惨。不少投机考生和误入歧途者,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不少省份在今年高考阅卷时作出的规定,意在杜绝宿构和抄袭行为。对于高考作文的抄袭行为,我们应该说不。杜绝抄袭行为,本人举双手赞同。但是,高考作文中的“引用”不应该与“抄…  相似文献   

19.
韦显志 《广西教育》2013,(18):83-83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高分与否决定着考生语文一科的命运。而高考作文有许多特殊之处,高考作文是限时作文,写作时间短,且评卷老师阅卷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能将其等同平时的写作看待。因此,教师在应试作文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应试技巧,才能使作文获得较高的分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高考作文高分的秘诀——"四巧一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1999年高考全国卷推出的话题作文标志着高考作文改革的新起点的话,那么,经过4年来的不断探索,2003年的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又把高考作文的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平台。他们力避几年来话题作文过于“泛化”、易于套作的弊端,以直面现实生活、注重文化积淀,强化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