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对小股东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中受到的利益损害予以救济,建立完善的救济性保护机制是必要的。这个机制主要包括的以下制度: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与自行召集权制度,股东大会决议的撤销、无效、不存在之诉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关联交易的控制股东赔偿制度。对此,我国法律均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联交易中常有侵害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诸多不公平现象,须在现有《公司法》相关条款基础上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闻联交易股东大会批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确立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监督制度,改进决策制度,健全关联公司外部债权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正性越来越受到质疑.缺乏诚信的关联交易很容易演化成为规避法律、分割他人利益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国家、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若任由其滋生、蔓延,势必会打击投资者信心、扰乱市场秩序、危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立法上对违背诚信义务的关联交易方有必要让其承担适当的法律风险,以增加其违法成本,从而在关联企业利益和债权人利益、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平衡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集团的出现,关联交易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关联交易行为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但是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行为对现行法律造成巨大的冲击。当企业破产时,关联交易容易损害债权人、股东的利益,阻碍破产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文章首先阐述了关联交易的法律界定、关联交易对破产法的影响,然后列举了各国对破产中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通过比较法提出如何完善破产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联交易发生在彼此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联关系的特定主体之间,若缺乏相应法律监管和机制监管,为谋求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关联人和上市公司往往容易扭曲交易条件,会造成公司关联交易的不公正,从而影响国家、少数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业绩和长远发展,甚至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与规范发展。研究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关易和关联者的界定、关联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原则及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现状分析等方面论述了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则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关系密切的两大利益群体,其利益具有互相一致又互相对立之处。为使公司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一方面应完善公司内部机制,确保公司利益免遭侵害,股东、债权人利益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应改变对公司越权行为效力的认识,使公司债权人与公司间的交易安全得以维护,债权人利益得到保障,对于滥用公司法人资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应合理采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追究少数控制股东的个人责任,重建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平衡。公司债债权人是人数众多的特殊利益团体,承认公司债债权人团体化不失为保护该利益团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司法》主要调整公司内部,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而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显得更为重要.规范公司、股东的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成为公司法规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关联交易是集团公司内部交易的一种方式,但为大股东掏空提供了便利,成为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独立董事制度的目标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实质上是对关联交易行使监督权。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独立性、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生涯年限对关联交易质量存在着积极的作用,而独立董事声誉资本和独立董事人数对关联交易没有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确立使公司的债权人可以绕开有限责任制度,直接要求控制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合同关系中,合同相对人因公司控制股东的原因对交易对象发生错误的理解或因控制股东的行为使公司丧失了履行能力或赔偿能力可以导致揭开原则的适用。在侵权关系中,控制股东为某取法外利益滥用公司的独立法律地位导致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损.而债权人无法在公司处获得完全的救济时,可以考虑揭开公司的面纱让控制股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正性越来越受到质疑。缺乏诚信的关联交易很容易演化成为规避法律、分割他人利益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国家、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若任由其滋生、蔓延,势必会打击投资者信心、扰乱市场秩序、危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立法上对违背诚信义务的关联交易方有必要让其承担适当的法律风险,以增加其违法成本,从而在关联企业利益和债权人利益、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诞生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它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文章提出了修改、完善公司法的指导思想:1.强调公司意思自治,放松政府管制;2.强调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又强调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贯彻公司民主新理念;4.效率优先兼顾安全。同时也对公司设立原则的采纳、一人公司的承认、公司资本制度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公司法可诉性的加强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本多数决原则有利于公司进行兼并重组和资产处置等重大行为.同时公司的结构性变化往往对股东权益造成重大影响。为在公司效率和股东保护之间求得平衡,应赋予少数持有异议的股东股份评估权。通过行使该权利,异议股东将股份以公平价格出售给公司从而收回投资。多数国家和地区均规定了这一权利.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首次确立了股份评估权。通过对股份评估救济主要内容的比较研究,对相关立法进行评价,对其贯彻实施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我国现行公司法,修订草案在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以及股东直接诉讼和代表诉讼等方面均有较大变革,体现了我国现行公司法修改的基本方向,但是草案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公司立法首先涉及到政府管制与公司自治之间的博弈,在现代法治社会,政府对公司的"管制"应该逐渐过渡到"法治";公司立法涉及到公司内部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博弈,应赋予各方相互制衡而又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的权力;公司内部法治化是公司立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股东诉讼制度的构建对公司治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监督公司经营、实现股东权的司法救济方式,股东诉讼可以制衡"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制衡"内部人控制"、化解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15.
阐述股权分置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针对股东大会通过违法决议提起诉讼的问题,建立起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和修订法律制度,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等。  相似文献   

16.
略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股东主权加外部市场约束为特征的美国新古典治理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资本市场上的恶意收购受到了立法的限制,股东至高无上的权力受到了质疑;机构投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加强;对董事会的职能和结构进行了改革;职工开始参与企业治理,推进了产业民主化的进程,等等。变化中的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在一些方面和德日模式出现了趋同。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明确了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渠道,使股东知情权诉讼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不足。分析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原告资格、被告资格、诉讼请求范围、起诉前置条件、适用程序等实务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使股东知情权保护得到全面的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制度是弥补股东有限责任缺陷,保护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重要制度,也是公司法的一个重要制度。本文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概念、分类、法理基础入手,着重介绍了我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制度的立法依据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社会和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注册资本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图通过发行新股或“债转股”从而降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思路,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规律的。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途径,主要的还是在于调整产权结构,尽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破产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大《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完善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以及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对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整体负债率水平偏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股权制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其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制衡股东的个数.在建立模型验证分析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双核"结构是最优股权结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接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