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激励·动力     
童茵  溥德鹤 《考试周刊》2010,(11):232-233
激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调节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我们通过走近流行歌曲、走近高考和走近高考状元三种激励方式,使学生在备考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的目的性。家庭作业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要求,在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的情况下,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力,凸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中,暗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快速灵活地掌握知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易斌 《成人教育》2004,(10):63-64
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暗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暗示教学的功能,以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使学生学习英语由"苦学"变"乐学"。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出题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出学生的智慧潜力,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灵感、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使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作文批语对学生的写作起促进而不是促退作用,我们必须好话多说,坏话好说。好话多说,让学生在激励中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尤其是差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的研究、探讨 ,从而使语文课教学走向和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银仙 《教师》2014,(5):90-90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开发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艺术学校基础课应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寻找更大更好的"奶酪".  相似文献   

12.
精心设计开放练习,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注重练习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创造性作业,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分层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情感教学为切入点,探究职校单招英语教师如何应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迸发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单招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5.
浅谈分层教学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认可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保持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梦涛 《考试周刊》2011,(9):216-216
为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圆大学梦,作者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借助家长和老师的外力,再加上同学朋友的推动力,使之形成合力,使班级的特需生工作有了极大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7.
精心设计开放练习,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注重练习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创造性作业,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不再是“警察”和“判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45分钟内有效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大程度掌握新授的知识呢?  相似文献   

20.
陈朝根 《考试周刊》2013,(89):44-44
教师要针对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下达相应的任务,充分发挥朗读中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挖掘学生朗读的潜力,使学生朗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