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机制不够健全、心理健康状况亟需矫正、帮扶途径不足等问题。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以勤工助学为契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课余实践、社会适应能力;以砺心、励志、力行教育为平台,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但现行的资助管理体系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思路主要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调整资助项目比例,发挥资助的整体效益;建立国家资助贷款信用记录;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推动捐资助学,广泛筹集资助经费;确立助困育人工作理念,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功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克服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高校助困人员队伍建设,做好当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透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家资助体系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育人新格局。论证了资助体系可以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困、励志、提升、感恩”这四维一体化的帮助.以更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方位资助育人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进一步突显,而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延续的是以经济资助为主的资助体系,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励志教育、心理教育出发,形成以物质和精神双资助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国家推行的绿色通道,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以育人为本的惠民政策,也是高校的教育任务之一。但由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种种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此,系统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实行资助与育人结合,改进资助工作体制,是现今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此主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等核心问题。资助育人实践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合理资助、学生全面培养等环节。系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把好资助源头奠定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基础,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落实的对策,以期提高认定精准性与资助育人针对性,提高资助育人成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的调查,以高校助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突破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资助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助学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群体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奖、贷、助、减、补"的资助体系,但这种以无偿资助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少弊端。逐步转变观念,发展以有偿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是科学应对之策,更能彰显资助育人、与爱同在的价值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构建和谐资助环境,发展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受客观环境和自身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陷入精神贫困,表现出自卑感与自尊心矛盾交织、感情需要与自闭心理繁杂交错、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同对并存等待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必须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自助与他助相结合、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精神资助原则,建立和完善精神资助的机制,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枫 《教育探索》2013,(1):95-96
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以救济性资助为主,主要强调经济上的帮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重"给予"轻"回报"等问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既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及"奖、勤、助、贷、补"传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大学生"助贷困"管理工作的经验,试图以新的视角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构建一个制度与服务相统一、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的富有成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抽取样本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来分析多种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从"输血型"为主的资助模式向"造血型"帮扶工作发展,构建"资困、励志、强能、感恩"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新的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新资助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对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资助标准缺乏弹性、资助办法单一以及受助学生对资助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健全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增加资助类别和标准的弹性,建立"精神助困"系统及组织受助学生参加义务活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强.但是,在助困资源并不富足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公平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困难认定的制度缺陷、资源分配中的"条件含糊"等成为影响资助公平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完善困难认定制度、加强高校助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助困资源分配并体现"公平为先,兼顾效率"原则是实现资助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资助育人体系待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劳动中存在主体性隐退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几点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有效解决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难的问题。但在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只注重助困而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力等问题。文章从规范资助工作制度,健全资助工作监管机制,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促进受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光华 《广西教育》2023,(17):36-39
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广、贫困生认定机制不优、助学贷款利用率不高、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不足、奖学金助困意义不大、精神层面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有资助制度不全、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机制滞后、自我认知偏差、家庭归属欠缺等。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力求资金来源多元、资助结构多元、资助方式多元,实现资助与育人双重功能,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