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瑛 《教书育人》2010,(9):59-6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2.
初中文言文课文传承着古代文明与文化,且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虽都是脍炙人口、"文不甚深"的名篇佳作,但学生因缺少文言文使用环境,学习时多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偏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缺少兴趣与热情。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3.
朱红春 《课外阅读》2011,(12):346-347
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讲”与“练”上下了很大T夫,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许多学生谈“文”色变,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为此,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生怕学生难以理解文意,多采用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式,费力地疏通字句,讲解内容,收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大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许多美妙的文言文作品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质量,让学生读懂并乐读文言文,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培养语感,并让学生走进文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的教学成效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正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许多学生都不能对文言文的课堂提起较高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更是讨厌文言文课堂,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厌倦。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课堂的兴趣,如何才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本文就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文言文课文的长度和难度以及教学时间的紧迫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大部分教师只好采取一味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了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学习课堂中总是习惯性地顺着教师早已设定好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亦步亦趋,导致了学生总是顺应教师的观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那么,如何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善学、多学文言文呢?  相似文献   

7.
范园园 《黑河教育》2014,(12):22-22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课题。首先,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枯燥的、逐字逐句的进行教学。同时,存在不少语文教师不愿钻研、不愿创新文言文教学的现象。其次,学生出于对文言文的陌生、模糊以及文言文语音的拗口,产生排斥、拒绝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再加上课堂上一味的记录字、词、句,课后还要死记硬背课文,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学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出浑身解数,可是学生积极性依然不高,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要想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求、学习文言知识,应该在课前预习时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学生自主预习,教师积极鼓励。很多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文言文课前预习时,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学生也就象征性地读读课文,或应付式地解  相似文献   

9.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0.
[设计简说] 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课堂上在理解课文、疏通文意之后,能通过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能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本篇课文设计为三步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历来讲究诵读。读,可以理解文句的含义,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作品的感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受教学任务和时间限制的课堂,书读百遍较难做到,所以,教师精心指导好学生课堂诵读尤为重要。第一步,教师范读。初中阶段教学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教师的范读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对课文理解透熟、精到,融入了自己具体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朗读,会把学生迅速带入文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使学生对课文有具体的感知,酝酿了情绪,有利…  相似文献   

13.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一)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一些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对课文进行逐句的串讲,学生只是不停地记笔记。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4.
纵观目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令人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还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安排好各种读法,指导好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课堂为载体,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一定有助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立读为本"应该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前,语文课堂上,如果是学习文言文单元,要是教师提问,要么问而不答,死气沉沉,要么答非所问,南辕北辙,都直接影响了课堂的进度,更影响了课堂效率。一篇课文在应有的课时中不能完成,有时在教学环节中总结部分不能完善,甚至没有;有时节奏把握不够紧凑,时间控制无度,真是郁闷!那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又提高时效呢?我认为,课堂上有的放矢,民主质疑,巧妙设疑,融文本特点和学生兴趣于一体,融学生个性和创新教学于一体,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把问题法教学在语文文言文课教学中有效的灵活、合理的运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8.
雷厚佳 《教师》2015,(10):72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教学中体现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不仅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教师流动性也大。依据现在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转换传统教育观念,希望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宋人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有“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能感知课文。巧妙运用电教手段给学  相似文献   

19.
初中文言文课文的学习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古语言的学习,更是对古文化的继承。文言文课文的学习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进入高中学习语文打好基础,还关乎到初中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瑰丽辉煌,博大精深。面对文言文学习的诸多益处,本文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写人的文言文课文为例,主要探寻在文言文人物教学中采用"读"的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