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有了孩子就是增添了负担,你看,“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都是父母自上而下的行为。为了负担轻一些,大人最希望孩子“听话”,否则,就会忙中添乱。让大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2.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智力过人,为此家长们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那么影响孩子智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遗传因素、出生后的生活环境、科学的饮食。家长们在为孩子准备膳食时应该知道,大脑的良好发育,离不开胆固醇、蛋黄素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许多做子女的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能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而很少是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有颇多抱怨。于是,许多家长都这样感叹:“好心没有好报啊!”  相似文献   

4.
浦江潮 《云南教育》2008,(20):41-41
10月21日《东方早报》报道,如今一些家长笃信孩子上学要趁早,在上海,为了让9月份以后出生的孩子提前一年上学,家长们各出奇招,托关系、走后门,甚至更改孩子的户口;而一些准妈妈们则要求医生在8月底前施行剖腹产手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晓明教授呼吁,应放宽孩子入学的年龄限制,由“家长自主+医生评估”来决定5岁至7岁的孩子何时上学。  相似文献   

5.
9月18日,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给南京首届新父母学校的父母们进行了一场《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众多的家长带着家教方面的疑问围着徐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对此现象,一位在场的教育专家由衷的感叹: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惟独做父母的不需要。每个成年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力,但又有多少父母是懂得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6.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能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孩子总是哭丧着脸,老担心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会发生,整天烦躁不安,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着急、紧张和恐慌。由于心神不宁,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做噩梦,更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习。这些孩子的表现是过度焦虑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消除孩子的焦虑心情,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畏缩、内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焦虑呢?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安全感。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粗暴,一旦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家长对婴幼儿的哺乳和托养骆:据你的了解,西方的年轻父母一般是在孩子几岁的时候送入幼儿园的?秦:是否送孩子去幼儿园,有很多情况,一般按需要来定。有的家长最早在小孩出生2个星期以后送去幼儿园。西方有很多托儿的场所,接受幼儿的场所的老师都接受过很好的专门训练,他可以在小孩出生2个星期以后全方位地照顾他;也有不少家庭是在孩子到了4~5岁时才送去幼儿园。有的家庭妇女,在家里有良好的条件,雇了保姆,而且这些母亲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希望尽可能长时间地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把小孩留在家里呆到4~5岁,才送到学…  相似文献   

8.
日本有很多习俗。就拿生孩子来说,从妈妈怀孕到孩子出生。有着一系列传统,不论是去神社祀福。还是迎接孩子降生,亦或是全家参拜。大多数人们都认真地将这些习俗传承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家长宠爱孩子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们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我们的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  相似文献   

10.
袁淑伟 《中华家教》2012,(11):10-11
很多家长在微博、论坛、茶余饭后,一边热转和热议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该为孩子报哪个补习班,对所谓"减负"措施不屑一顾。家长们大多处于一种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的境况下。专家们说,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那么,是谁制造了教育恐慌?家长:无奈的选择程程妈妈:在孩子三年级之前,我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三年级之后,我发现情势不对。为进一所好中学,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报补习班,孩子们都变得"身怀绝技"。如果再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怕是难以应付以后的竞争。所以,我赶紧送程程去补  相似文献   

11.
10月21日《东方早报》报道,如今一些家长笃信孩子上学要趁早,在上海,为了让9月份以后出生的孩子提前一年上学,家长们各出奇招,托关系、走后门,甚至更改孩子的户口;而一些准妈妈们则要求医生在8  相似文献   

12.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灿烂的9月是开学的季节,很多小宝宝进入了幼儿园,也有不少大宝宝跨进了小学。在新的环境中,一些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雯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雯雯今年上上学了,第一天上学,一家子人围着雯雯不停地叮嘱着,雯雯显得紧张不安,又有些兴奋。几天后雯雯在学校出现呕吐,家里人很紧张,在家休息几天后,雯雯害怕再去学校,每天上学前都表现出紧张、害怕、有时还哭泣,诉说肚了疼。医生诊断说,她这不是生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是因为上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没有注意为其做好心理调试。所以,我们提醒大班孩子的家长: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6.
身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孩子在出生第三天再教育就晚了两天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更深谙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于是,我琢磨着:能否在孩子尚未学会说话、识字时,就给他一些听觉刺激呢?于是,在孩子出生不久,我便购买了一些儿歌、故事录音带,这些录音带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音质纯美,连大人听来都倍感喜欢。起初放录音时,由于他太小,所以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仍然信心十足地继续给他放,基本上无间断。可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情况却不尽人意,根本看不出每一个富有动感的内容对他有什…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文化课所占用,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去做任何与功课及成绩无关的有趣事情.所以在这代人的重年回忆里.总有些铅色的阴云,挥之不去。在新的世纪,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能否不再那么功利化,能否根据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不露痕迹地进行:素质教育。把快乐归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18.
澳洲性教育:不讲"神话"讲自然徐乃勤同中国孩子一样,澳洲的孩子会向父母亲发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怎么会生孩子的?"朋友们告诉我,他们一般是这样回答的:"你是从妈妈身体里出来的,是在墨尔本市著名的妇产医院出生的";"生你的时候爸爸就站在妈妈身边...  相似文献   

19.
张舫 《早期教育》2007,(9):30-31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张端正的面容和一口健美的牙齿。然而我们却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下巴前翘或门牙外龇;有的孩子牙齿参差不齐或上下牙咬合不好;有的孩子乳牙早失或滞留;有的孩子张嘴就是一口烂牙,等等。200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九个爱牙日,值此我们发表一位幼儿园保健医生的文章,以期引起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不长个     
高慧英 《山东教育》2005,(18):64-64
宝宝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身体,这既是各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质和量的变化过程。作为一个正常个体来说,身高体重等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常听家长说“在幼儿园他是最矮的~在班上他总是坐前几排”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真的矮小.只是一个阶段内身高暂时低于某些孩子,一时达不到家长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