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都城经历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后期的陈和寿春三个阶段,除了河南淮阳的陈城外,其余三都的地望和范围都还存在问题。最早的楚都丹阳目前还无考古遗存可寻,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丹阳来看,其地望当在陕西商县的丹江北岸。楚都郢所在有湖北江陵纪南城和宜城楚皇城两说,从《左传》记录的楚巴战争所涉及的地名分析,当以纪南城说为是。最后的楚都寿春,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就在今安徽寿县城关,但其范围仅比今寿县旧城略大,过去的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2.
认真贯彻十三大精神,实行经济开发和智力开发同时并举,以今冬明春的实用技术培训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沿淮行蓄洪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适用对路人才,促进该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这是省政府最近在凤台县召开的沿淮行蓄洪区六县职业技术教育汇报会上提出的要求。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颍上、阜南、寿县、霍邱、凤台、怀远等6个县的分管县长和科协、科委、乡镇企业局、农业局、教育局的负责人、重点行洪灾区的区长以及部分职业中学校长,六安、阜阳行署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70人。  相似文献   

3.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4.
<正> 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城北纪南城。郢都之战,是春秋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和吴楚争战的高潮。它发生在公元前506年。战争的结果,楚国失败,吴师入郢,酿成楚国历史上空前奇耻大辱。这次大战何以发生?影响如何?有何正反历史经验可供借监?史学界研究甚少。本文拟略加论述,以就教於同人。一、郢都之战与楚材吴用的后果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时代任何战争的胜负,总是与交战双方战前内政得失,密不可分。《孙子·计篇》论述“五事”、“七计”,全然以“道”为首。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他看来,政治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爰金是我国古代楚国大量铸造发行的黄金货币,币面戳有“郢爰”、“陈爰”等多种币文。自晋代以来,爰金即断续出土。解放后,在安徽、江苏、湖南、陕西、河南、湖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十余省市曾出土大量爱金,还出土了大量仿爰金冥币以及爰金专用衡器天平砝码等。由于古文献中关于经济方面的资料甚少,而“郢爰”、“陈爰”等字样更未一见,因此,出土的爱金便成为研究我国古代货币史、经济史、楚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楚爰金研究》系湖北大学《史志文萃》杂志社黄德馨主编所著,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是解放以来系统研究爰金的第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6.
安徽寿县城墙战国时古都,地处淮河之滨。战国末期(公元前241年)楚国考烈王迁都至此,西汉时,又成为淮南王的国都。湖北荆州城墙即湖北江陵县城墙,最早由三国蜀将关羽筑城,现在的城墙是清代(1646  相似文献   

7.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个“运斤成风”的故事,大意是:楚国都城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刷墙时不注意把一点点石灰涂到自己鼻子上了,他就请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把石灰削掉。那个匠人把斧子挥舞得象旋风一样迅疾。一下子非常准确地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完全削掉了。一点也没有碰到鼻子。而那个郢人面不改色,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儿。后来宋元公听到这件事,就把匠人召了去,要他再表演一次,匠人却说:“我过去是能这样,但现在不行了,跟我合作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匠人石的“运斤成风”一向使人们叹为观止,而郢人的“立不失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然,没有匠人石的“运斤成风”,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决不  相似文献   

8.
《学语文》2011,(6):F0002-F0002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第一中学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它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县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解放后,合并县中、十一临中、师范学校,成立皖北公立寿县中学,1951年易名为寿县中学。“文革”后更名为寿县第一中学。改革开放,老树新枝,百年名校焕发了青春,以累累硕果享誉江淮两岸。1981年,学校被六安行署认定为六安地区重点中学,2000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相似文献   

9.
《天问》结篇中“吴光争国,久余是胜”四旬,旧说皆以为吴王闯庐破郢胜楚事,然其与上下文颇有抵牾难通之处,此因误解“久余是胜”所致。本文以春秋末年楚国白公胜之乱作解,参证旧籍,释“久”为“疚”之假借,“胜”为白公胜,子文为楚惠王。是以疑滞冰释,文通理顺.连及最后一问之义亦豁然而解。  相似文献   

10.
《天问》结篇中“吴光争国,久余是胜”四旬,旧说皆以为吴王闯庐破郢胜楚事,然其与上下文颇有抵牾难通之处,此因误解“久余是胜”所致。本文以春秋末年楚国白公胜之乱作解,参证旧籍,释“久”为“疚”之假借,“胜”为白公胜,子文为楚惠王。是以疑滞冰释,文通理顺.连及最后一问之义亦豁然而解。  相似文献   

11.
由安徽六安市教委主办、寿县教委、寿县实验小学承办的小学写字教学与管理系列研讨活动,于2001年11月16日~18日在寿县举行。全市120余名教育部门负责人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市教委主任助理许秀旗,寿县教委主任宋怀昌,市教委、寿县教委基教科和教研室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开幕式。来自全市各县区70余所小学的82位  相似文献   

12.
(一) 《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鬻熊之族曾参与周武王伐纣有功。《楚世家》又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于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熊绎为鬻熊曾孙。熊绎建都之丹阳当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境内荆山附近,乃沿用鬻熊丹阳旧名。鬻熊丹阳则在今河南浙川县境、丹江之阳(北岸)、丹江与其支流淅川汇合处。熊绎立国在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前期,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郢都在今湖北江陵城西北纪山南,故又名纪郢或纪南城。春秋后期楚平王曾建别宫于纪南城东南、今江陵城东北,亦称郢。楚文王迁郢,约在元年(前689)。自熊绎至此,楚国建都丹阳约四百年左右,包括周共和后152年和共和前250年左  相似文献   

13.
秦咸阳遗址附近发现的8枚楚国陈爰金版钤印清晰,形体基本完整,地层也比较明确。这些金币可能是楚国贵族或豪富带来的,也可能是秦楚战争中掠夺来的。它的出现,对秦史及货币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郑士良 《小读者》2011,(5):52-52
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用十几年工夫铸成一个大刑鼎,震动华夏。消息传到楚国,楚灵王召集文武商议道:“楚国不能落后于中原,要有所创新。”经过讨论.灵王决定建一座大公园。以比个高低。公元前537年,楚灵王下令征集10万名工匠在京城郢(今湖北宜城县东南)的郊外,大兴土木,建造章华宫。  相似文献   

15.
(一)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明确地指出,周成王以子男之田使熊绎“居丹阳”;又说楚文王“始都郢”。在这位古代史学家眼里,“居丹阳”与“始都郢”之间也是界说分明的。王国维说:“国都者,文明社会之标征也。”①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城市革命”著名论断,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曾提出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志,(1)有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000人;(2)文字;(3)复杂的礼仪中心。无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其中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②。楚文王始都郢之郢(我姑且称之为“文郢”),作为楚国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探寻它的方位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文郢’的探索主要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江陵北的纪南城即“文郢”。不少学者把它们捏在一起,甚至说得很肯定,“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  相似文献   

16.
荆楚民歌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相似文献   

17.
钱征 《池州师专学报》2012,(5):89-97,108
在屈原的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哀郢》、《招魂》、《远游》等;在考古出土文物里,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寿县《鄂君启节》、石台怪潭郢爰、皖南铜矿遗址、青阳先秦文物等;在历史地理文献方面,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安徽池州在战国时期,是东楚、南楚的“边角料”(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亦属《越绝书》所说“屈原隔界放于南楚”的范围,并且是楚王同姓的人聚居地,保留了多处明代以前的屈原“三闾庙”遗址。  相似文献   

18.
上课了,语文教师登上讲台,说道:“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古代楚国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名叫大石,他的武艺高强,特别善于使用大斧头。有一郢人鼻尖上粘了石灰,很难看。大石挥动大斧子往空中一抡,斧子挂动风声,郢人的鼻尖干干净净,一点灰也没有了,而鼻子毫无损伤。这就是成语故事运斤成风。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大石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有学生答:“技艺高。”老师又追问:“只凭他技艺高吗?”学生答:“不。还靠另一个人。”老师点头:“对,还靠另一个人的配合。正是因为有了郢人的勇敢配合他们才表现出了精彩的一幕。今天我们师生也要有…  相似文献   

19.
三楚     
<正>三楚是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分为南楚、东楚、西楚。南楚是最早形成的,春秋时期,由于楚国位于中原南部,所以中原各国称其为"南楚""南蛮"。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后,越国胜利,占领江苏、浙江两省(徐州除外),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占领吴越地区。由于这块新的领土,在故地东面,所以称为"东楚"。楚国衰落后,首都郢都被秦朝攻克、毁坏,为了躲避锋芒,楚人东迁,其时南楚故地已经不  相似文献   

20.
宋沈括《梦溪笔谈》说:“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即今之金版——战国楚国黄金货币。他据打印印文,又说:“天下谓之‘印子金’”,印子金之名,千年来未变。这段笔记,是纪录和命名的最早文字记载。他还具体地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