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文学的成人化在近年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作品、作家、读者和儿童世界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表现。而儿童以及儿童文学的成人化,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商业特性、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和消费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我们仍应该适当地保护儿童的“不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是独立的人”的认识基础上,周氏兄弟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对儿童文学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尊重。由于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鲁迅更关注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则建立在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主体性的确认上,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他对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解超前、成熟,更具现代意识与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集中到一点,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到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再列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来自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学者参加了在中国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心系儿童,放眼世界与未来,围绕以“和平发展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会议主题,就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既有具体的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形态和文学特征的探讨,也有宏观的对于儿童生存状况及儿童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的思考,此次会议是对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是一次大总结,一次大促动。  相似文献   

6.
晚清:儿童文化研究的新地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儿童文学研究界开始自觉进入儿童文化研究的领地,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学术动向。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儿童文化之要素,而且对儿童文化之研究有助于立体地认识儿童文学之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整体地审视儿童文学的美学世界。晚清至五四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轫期,也是儿童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地带。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文学在儿童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儿童文学有较强的阶段性和针对性,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文化的时代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儿童日益远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阅读状况令人十分忧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意义,对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成人必须对儿童的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儿童文学.当代儿童文学的进步,与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对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视分不开,从而又促使不同地区、不同人们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发展和飞跃.儿童文学观念内容的根本性变化.为艺术思维敞开了广阔的大门,使当代儿童文学表现出多种美学情趣和多种风格发展的势头;并对当代儿童文学队伍的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立足经济视域考察大众传媒业与经济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的关联: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大众传媒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传媒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作用。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媒介技术变迁为儿童的同伴关系重新设定框架。在印刷术大量应用前,儿童间同质性较高。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在学校里儿童获得了在各种规则下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形成了新的互动惯习。电视的出现既导致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对疏离,又促进了儿童同伴亚文化的形成。网络为儿童提供了获取同伴关系的新型方式,扩充了儿童与同伴的交流模式。手机的技术特征使得儿童在同伴关系中"永远在线",扩大了儿童的私人空间。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得不与"符号消费"彼此依附。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成分加以考察,对此双重语境加以审视,能够管窥网络文学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5.
十岁出头的少年尚未摆脱儿童的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不得不面对令他们困惑的成人世界。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描写了不少少年儿童从无知状态进入有知状态的困惑,一方面赞美了孩子的正直、诚实,猛烈抨击了种族观;另一方面则揭露并批判了成人世界的丑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儿童诗发展已经历50多年。这期间,时代思潮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观念的更新,使得儿童诗创作经历了三个艺术转变的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和作品。但当代儿童诗的发展也面临着受诗歌界排斥、儿童文学界冷落等现实困难。新世纪中国儿童诗应朝着中国文化、精神对话和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因此,要给予儿童诗更多的理论重视,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政党与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动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两者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美国为例,在政党政治与大众传媒都比较发达的社会中,政党总是利用和控制大众传媒来为它的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动员服务,并由此给大众传媒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大众传媒参与又导致政党在自身意识形态、政党组织的动员力量和动员逻辑等方面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作为一种异文化的存在."彼得·潘写作"视野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的社会学反思,提醒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学时尚化、流行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明星化"现象出现于文坛。它一方面使文学与大众日益密切,促进了文学的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却使文学过分的与商业结合,造成了文学内在性缺乏和作家自主创作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