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广平 《教师》2008,(12):122-123
“计白当黑”是中国传统哲学观之一,既是中国书法结体及章法的一条金科玉律,也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版式构图形式。所谓“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计白为墨”“画若布奕”“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都是对其的精妙表达。笔者发现“计白当黑”这一传统哲学观,也融入了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空白”“留白”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地展现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和构图形式中。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设计师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把虚实与留白运用于书刊设计中,产生了含蓄而整体的效果,让读者阅之如临清泉,如沐春风。通过对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在黑白书刊版式设计中运用的研究,阐明虚实与留白在版面中的作用和处理方法,旨在处理好版式设计中虚实与留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把空白处称作“计白”,有“计白当黑”之说。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一些作者也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  相似文献   

4.
“计白当黑”是一种智慧的管理语言,它不同于管理上通常所谓的“留白”(简单的在管理诸方面留有“空白”),而是在态度上把“白”看得和“黑”一样重要,在策略上辩证地看待“白”与“黑”的关系,在方法上注重“白”与“黑”的转化,这是对“白”与“黑”的统筹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白”即所谓“不管”,“黑”即所谓“管”。当  相似文献   

5.
王乐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5):105-106,114
《非诚勿扰》中“三驾马车”的互补组合、“朴实与幽默”的主持风格和“话题性”的主持艺术展现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智慧空间、灵性构思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国画中“计白当黑”的绘画方法也叫“留白”。“留白”能让画面虚实相生,空灵飘逸,意趣无穷。同样,文章中语言的“留白”,也能让作品变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辞“留白”——别有幽情  相似文献   

7.
“计白当黑”是我国古典画论术语。“白”指画面上的空白处,如山水画的水和天往往不着颜色,人物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这样利用整幅画和谐的空间布局,使空白的地方也发挥出着墨处的作用,成为一幅画整体艺术美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上也可以“计白当黑”。“黑”理解为师生有声有色的课堂活动,“白”理解为教者有意安排的必要的间歇时间。这里,就把绘画艺术的某些表现技巧借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课堂上以师生诉诸视觉、听觉的讲读、板书、笔记等活动为主,但这一活动是有断有续的,是有节奏感的。间隔时间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同一…  相似文献   

8.
“空白”原是中国画的构图技法之一,即“计白当黑”,有着虚实相映的效果。国画中的“空白”能引发欣赏者去补充,去联想,使人有一种自我参与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9.
一幅成功的画,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书法艺术中讲究“计白当黑”;有些课文,它所反映的思想和作者渗透的情感及语言技巧往往也蕴含在空白处。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  相似文献   

10.
留白,也叫布白,原指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画家创作时在墨色五分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计白当黑,任人遐思,以此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形胜有形”的奇效。这种方法沿用到语文课堂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补充。事实上,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在进行热热闹闹的讨论、表演、活动的同时也需要腾出时间“留白”,需要让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和独立自主的思考、想象空间。“计白守黑”、“虚实相生”,才能使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也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11.
岳瑾 《华章》2011,(25)
近年来设计师们越发意识到尊重本民族文化审美习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重要性,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势在必行.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去,形成既有丰富内涵,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自身独有的书籍语言风格.传统文化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气韵生动”的书籍装帧、“计白当黑”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和之美”在书籍装帧设计给我们带来了传统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艺术钟情于空白。 国画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中国画取景构图讲究“以虚带实”,画家描绘景物从不涂满全纸,而是细心斟酌“留白”。比如,中国画画修竹、兰草,从不画背景,但天光日影却宛然在目。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意趣无穷,尽“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诗文中更有“味外之味”之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4.
“空白”又叫“化白为黑”“计白守黑”,它原本是绘画术语,指画面中不着墨设色的空白之处。空白不是空洞无物,而是以不着墨的“白”表现着墨色的黑,它表面上虽然无象,其实无象本身就是意象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艺术中一种以虚写实的技法。  相似文献   

15.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教学也可如此.如果我们在进行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空白艺术”在许多的艺术领域都有运用。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如齐白石有一幅虾戏画:一张白纸的中央,只寥寥几只虾子,周围再无他物,然而虾以实出,水以虚生,使人觉得满纸江湖,烟波无限,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审美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人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模糊艺术。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优秀的模糊教学艺术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计白当黑国画艺术中有一种“计白当黑”的审美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致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知白守黑”和“计白当黑”的手法是一种特有的、非常高明的艺术处理方法,其渊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它以空白表达实体形象,以虚空塑造事物,增加了画面的韵律美,具有中国画所追求的“畅神”‘‘逸气”的空灵之感,从而构成了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园林、建筑,向来对“空白”二字情有独钟,并因此而有“官欲止而神欲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等标准或境界。而诗文中的“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则更是把“空白”艺术推向极致,并成为历代作家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散论鲁迅的空白语言夏德明一艺术也钟情于空白。国画巾有“计白当黑”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文中更矿‘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