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阐明道家“贵柔”思想和文人园林以及隐逸文化的关系,论述了隐逸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以及道家“贵柔”思想对文人园林的指导作用。旨在阐明我国古代造园活动与古代哲学一脉相承,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古典哲学思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高峰,其中提到的境界说对中西文论的思想都有很大的继承与发展。境界说之实质就是在求文学之真的审美特性,其精神核心就是真情。其中这一审美思想与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所追求的“自然”,以及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的思想,还有西方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无和因循思想是<管子>四篇中的重要范畴."虚无"指使内心保持空、虚的状态,"因循"指做事有所遵循和依从.二者构成一个有内在张力的统一体,是先秦道家为君主设计的一种内心修养方法.<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代表了道家暨黄老学派对修养、行为及其关系的看法,对它的探讨对于认识道家暨黄老学派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思想被道家学派奉为其始祖,不仅仅对我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以来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道德经》包含三方面:一:常、道、反;二:无为、无不为;三:守柔、不争、小国寡民,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道德经》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层层分析,诠释《道德经》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范宇 《华章》2013,(23)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家,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达。音乐、书法、绘画、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理念。儒家和而敦厚的审美观念,道家静而玄妙空灵的色调,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神、写意的表现观念,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都有着具体的体现。本文试着从儒家、道家等的思想观念对古典音乐的风格影响入手,对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文化特征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经典著作,也是整个道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这一著作文字简约,意义与理念却十分丰富,在我国乃至全球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老子这一著作的相关思想观念及他的辩证哲学理论,都对我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下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一著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所蕴含的相关思想观念与理论具有极大的思想教育价值。《道德经》特别注重个人道德层次培养及其内在基本素质,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青年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层次。这一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蕴含了特别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持续地探寻更多科学的途径,最终将老子著作中的相关思想观念逐渐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层次与水准。文章分析了怎样发挥这一道家哲学思想重要著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并且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概括,明确指出要发挥其中德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中教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而充分发挥该著作中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不但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李白的文章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看在盛唐都属上乘,堪称盛唐骈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李白的文学成就与李白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密不可分,而《庄子》则是李白学习的一个重点。李白文对《庄子》继承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庄子》中的神话故事充实了李白文的内容;二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李白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李白文展示出了大量的道家思想,如齐物论、道家的时空观以及功成身退的思想等等,这些道家哲学思想丰富了李白文的思想内涵,其中齐物论还为李白文提供了辩证的思维工具;三是《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对李白清雄奔放文风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等的情况。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道德经》文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对偶和回文等修辞格,成为翻译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以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刘殿爵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如何采用直译、意译和弥补等翻译方法,对原文形式进行重塑作出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特点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作者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后世又称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形成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开创了中华哲学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可以看出子部类目中的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逐渐消亡,又增加了艺术、谱录、类书、释家四个类别,子部著作的内容也出现一些变动.子部类目的增减与子部内容的调整,不只是数目的变化,其实还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变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因循与革新并进、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崔嘉航 《教书育人》2013,(12):24-25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1]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源头之一,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老子的思想虽然有政治的集权主义,宗教的神秘主义……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因此道家在中国科学史上非常重  相似文献   

18.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观念。但是,由于“道”在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多义性,使得《老子》之学异见叠出,众说纷纭。因此,本文试从《周秦道论发微》一书引起的诠释问题来说明认识《老子》思想诠释基础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巫史文化的演进及先秦儒道的渊源来探讨道家这一思想基础的来源。这可以有助于在不同的状况下(如传统文献诠释的差异,以及新文本的出现时等)有一基本的思路来理解道家学说。  相似文献   

19.
石丽娟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12-14,23
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人们往往"道禅"同论,"庄禅"并举,这是非常令人寻味的思想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考察,结合对《坛经》文本及老庄哲学思想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人文思想是道禅理论旨趣和精神境界共通的重要思想契合点,这主要表现在:惠能禅所蕴含的人本思想———对个人主体意识的高扬,对自然修行方式的强调,对自由自在解脱境界的向往———都蕴含有道家人文传统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对文字的解释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以部首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篇目中,该书对数字的解释主要从道家学说、阴阳五行、阴阳八卦学说角度进行,集中体现了许慎的哲学思想:以阴阳学说为核心,以道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阴阳八卦学说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