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行政文化是指行政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它对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现代行政文化与之相适应,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由于我国行政环境发展变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决定了我国现代行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只有不断继承和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行政管理实践中善于吸收现代行政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才能真正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同时城市现代化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必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给传统文化复兴带来机会。  相似文献   

3.
行政文化是指行政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它对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现代行政文化与之相适应,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由于我国行政环境发展变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决定了我国现代行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只有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行政管理实践中善于吸收现代行改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才能真正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政文化对数千年中国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成熟、选官制度的日趋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行政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对行政管理现代化转型有很大阻滞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探究积极因素并合理的利用,将帮助我们构建现代化转型的合理路径,全面系统地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不但要受到各种公开宣布的制度体系的影响,而且也要受到其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潜在的无形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识的。由于文化的演变有着极强的连续性和自发性,因而,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它并不能象制度体系那样表现为自然进程的断裂,而是在人们的观念、习惯中继续滞留着,并对政府的个体行为发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把握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特点,从而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行政文化,无疑是当前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特点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和广义的传统文化隔绝开来,或者说它只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外延的缩小。因此,要把握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和特点,首先必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过程;传统文化也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因为它是现代化的基础。每一个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都与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因素对教育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中,也有对教育现代化起着严重阻碍作用的因素。只有经历一个自觉的批判、深刻的反思的过程,经历一个选择和接受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步伐才能够加快。  相似文献   

7.
一个有高度负责任的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承地担政府应有的责任。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行政文化、现行行政问责制及政府回应机制都阻碍了责任政府的建设步伐。为此,在构建责任政府的过程中,要大力培养责任型行政文化的"软环境",要不断完善行政问责制,同时要积极、及时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行政文化转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由行政文化转型的内在机制即行政文化超越性与自在性的永恒矛盾决定的。传统文化的弊端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构成了行政文化转型的具体原因。因此,行政文化的创新和整合成为行政文化转型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只要正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行政文化的转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 ,是政府管理活的灵魂。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要求传统行政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传统行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文化主体对其进行文化反省、发现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要不断对传统行政文化进行扬弃 ,以提取契合公共行政的精神价值 ,并摒弃其间的封建思想毒素 ,使中国公共行政的观念世界得以净化 ,实现正义、民主、法治、公平等世俗信仰的回归。传统行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同时是个漫长、复杂的行政思维传统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科学而又合理的、代表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方向的现代化转化,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从而实现综合创新,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变革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化政治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实现文化变革,首先要对文化政治化进行辩证的反思,在自我反思和批判中推陈出新。文化现代化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文化政治化到文化现代化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并能够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换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包含物形态质层面、知识技术层面、行为层面、文学艺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等。"优秀"的标准至少包括两点:价值性标准和功能性标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行政文化在这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和建构问题。我们只有先分析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存在的弊端,把握时代发展和行政改革要求,才能通过寻找推动行政文化转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中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立场上,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回顾,力图进行经验挖掘与限制分析,尝试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角度审视历史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知识分子转型及其教育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急骤变迁,知识分子艰难地完成了由时代精英向社会基石的转型。这一"凤凰涅槃"式的转变,既需要爱国情怀的强大动力,更倚仗近代新式教育提供的转型方式、超常智慧、文化场域和理想目标。在新式教育的推动下,知识分子在自由与包容的教育场域中完成了文化的濡化与涵化、文化心理的熏陶与淬砺。他们积极地改造教育、救亡国家,以知识分子特有的书生意气实现着自身、教育和国家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