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又从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关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在其他课程,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笔者在《教学月刊》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一文,从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2006年3月,笔者又在《现代语文》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一文,从语文的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两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语文课程标准》的做法。重新建构的语文课程内客,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精神实质,既应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知识,也应包括过程和方法的知识,还应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知识。文章力求创建全新的、全面的、发展的语文课程内容观。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维度就提出了展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这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翻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页,“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条:(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学生被动、单干、复现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应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教育深入持久的研究,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再一次得到凸显。基于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知识”做出的调整和更新,探究出三条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调整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期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及普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追溯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留洋博士引进的“舶来品”,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厚实的土壤之中,与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教育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从孔子开始延续数千年的经学教育到语文教学单独设科(中国文学,简称“国文”),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国文、国语),到建国后经历革命“改造”的语文,再到强调言语、  相似文献   

9.
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建立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落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两点上。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关于语文知识的争论此起彼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0.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体现"全面"和"综合"是新世纪里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师可以从语文课堂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密切联系方面来教语文,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更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语文素养”一词,并将“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目前,对“语文素养”这个提法的争论褒贬不一。对此,笔者疑惑多多。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就“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语文课程的长远目标看.课文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从近期学习目标看,语文课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落实语文课姓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改变过去禁锢学生灵性、束缚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来,进而构建以人的素养形成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李明英 《云南教育》2005,(13):12-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设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其“综合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设置这一学习领域,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魏莉 《山东教育》2004,(31):36-36
新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的学习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加强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语文课程的整合,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研制的缺失、语文教材内容对课程标准的偏离、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等现状,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桥梁,必须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性。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确定性的必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核心知识的筛选,完善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的制定,改进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面对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研制的缺失、语文教材内容对课程标准的偏离、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等现状,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桥梁”,必须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性。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确定性的必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核心知识”的筛选,完善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的制定,改进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卿平海 《四川教育》2002,(10):22-2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新要求,是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的新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它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对中小学师生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封闭在字词句篇语修逻、听说读写的学科壁垒里,“…  相似文献   

19.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不讲或少讲语文知识,牵动亿万国人的中考和高考也基本上倾向于不把语法、修辞、逻辑和文体知识列考试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文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回避甚至排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知识、考察语文知识成了观念落后,抱守残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