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双方都有相互靠拢的意愿,关系处于"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甲午战败后,学会与报刊盛行,张之洞一开始对此是支持的:他对康有为倡办与主持的京师强学会与上海强学会都给予了实际的帮助;上海的《时务报》、湖南的《湘学报》以及上海的《农学报》,张之洞皆下令用官款订阅,分送湖北省内的官衙书院,以能在湖北输入新思想。①然当时的《时务报》以梁启超为主笔,《湘学报》又深感康、梁的影响,张之洞  相似文献   

3.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晚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相互重叠和牵扯,没有绝对的派别间的界线.以宣传维新变法为宗旨的《时务报》就是由洋务派、维新派以及其他势力共同支持创办的,其实质是各种势力合作的一种尝试.曾大力支持《时务报》的洋务大员张之洞,其信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与维新派差异巨大,他与报馆里的维新派人士相互期许、利用,但又一路合作、争吵,最终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变法运动,同时也是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刊物。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行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而梁启超在《时务报》连续刊载的“变法通议”更是其中影响最大一文。为此,梁启超得到“舆论界天之骄子”之美名。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启迪民智方面功绩也确实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清末时人曾这样说:“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这样说可能不很恰当,但却说明了《时务报》在戊戌维新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宣传、发动、组织、联络手段大多利用宗教迷信或秘密结社,到近代,农民那种落后的斗争形式已不适应年轻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他们要大力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于是报刊成了进行这种宣传的最好工具。《时务报》,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了。当立志维新变革的康有为屡次上书皇帝不达后,先后组织了北京、上海强学会,并靠捐助的经费出版了《强学报》,但不久即被弹劾。这时,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提议以强学会之余款筹备创办《时务报》以“开民智”,并请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在康有为上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6,(6):70-73
通过对《时务报》的文本细读,梳理与报馆所关联的政治派系,详细分析了该报在维新变法的宣传过程中,几派势力的不同影响。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幕僚汪康年等人,对梁启超、麦孟华等人的文章不断"纠偏",力图营造体制内所能容忍的进步形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则通过占时务报主笔十分之六的人数优势,不断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潮。而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进步官绅,则从报馆日常经营销售方面,提出很多务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与癸卯学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癸卯学制的出台离不开张之洞的努力和他的“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而张之洞的诸多教育观念,如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讲究次序、突出重点的办学思想;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中学”的至尊地位等又通过癸卯学制,部分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杨阳 《文教资料》2006,(30):188-189
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梁启超而具有了独特的特色和影响。从这个联系出发,本文简要评述了梁启超及《时务报》。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后期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如何走向近代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出现了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中国出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前者鼓吹独立自由 ,着日本启蒙之先鞭 ;后者站在封建卫士道的立场 ,为满清王朝服务 ,但受西学的影响 ,鼓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劝学篇》是集中体现其“中体西用”思想的一部著作。本文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西洋观的嬗变为《劝学篇》成书的时代背景,从《劝学篇》所反映的张之洞对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的认识来剖析其西洋观,从而揭示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缘由,并对其西洋观略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more than和 more… than…是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组。在实际运用中 ,除词典中常见的解释外 ,它们还经常有修辞和强调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讨论了这两个词组这方面的 5种用法。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五部曲:多“听”——知音乐内涵;多“想”——展音乐翅膀;多“说”——抒音乐真谛;多“唱”——悟音乐情感;多“动”——仿乐器奏法。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后刘晏为挽救财政危机而推行的改革,不仅反映了其杰出的经济思想,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刘晏在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措施及改革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叠共识”:课程改革合理性诉求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叠共识"是罗尔斯针对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为民主社会稳定存在并达到秩序良好,用以解决理性分歧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需要汲取"重叠共识"的思想方式,来回应课程改革多种"声音"并存、课程改革的"正义"以及"复杂性"的诉求。确立"相互承认"的思维方式,展开民主协商的对话,合理地使用各种权力,是课程改革达成"重叠共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发展和曾氏《红楼梦》的主旨看,探春改革虽然并不完全值得肯定。但也有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薛宝钗在这场改革中的谋士之才,更应予注意和研究。薛宝钗重视经典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朱子《不自弃》丈,为探春改革的名正言顺提供依据;在知人用人教育人方面有其独到的可取之处;她的“小惠全大体”的作法,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不无裨益。宝钗的管理思想,含有某种现代“行为科学”的远源成份,对我们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的国家用工制度逐步改革为在编制内的单位用工制度的过程中 ,成人高校遇到了许多关系到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新问题 ,加强民主管理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成人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对民主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 ,影响着成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提高对成人高校民主管理的认识 ,走出思想误区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同时 ,也是成人高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成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理想的去处和“避风港”。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不能再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老路,而应该以改革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外部分流为辅的原则,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单位内部补偿制度,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18.
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为适应知识经济对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理念,以突出能力本位和增强学生未来适应性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一改革将使各国职业教育从“教理”转向“学理”,从“教育专家导向”转向“消费者需求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正在对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进行热烈的讨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潮下,日本政府对国立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治”的关系、教育的功利主义和人主义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及其改革后权力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论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知行统一观是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中国化的科学的认识理论。我们把握知行理论对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提高认识能力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