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 ,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积蓄”的训练 ,认为作文实际上是倾吐“积蓄”的训练 ,而观察是“积蓄”的重要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关于习作”部分指出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如何落实“大纲”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 ,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先观察一些他们兴趣浓厚的小动物 ,如小猫、小鸡、小白兔……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毛色…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学中的指导、评改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存在无话可写,作文内容空洞,上作文课就头痛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大纲指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的一大任务 ,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是智慧的眼睛 ,是打开作文材料宝库的“金钥匙” ,是认识客观世界 ,增长知识和智慧的重要开端 ,是对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步骤。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意识 ,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来源。要写出生动、丰富、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来 ,…  相似文献   

4.
杨远猛 《成才之路》2009,(18):86-87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否注意抓好学生对有关知识、方法、技能的内化,直接关系着作文教学的质量。但不少教师对阅读和作文二者关系缺乏应有的认识,就作文抓作文,就训练抓训练,不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内化上下功夫,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致使学生表达失去了坚实基础,影响着作文训练的效果。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阅读教学必须抓好学生对有关知能的内化。一、在观察、分析事物方法的内化上下功夫。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直接认识的主动形式,直接关系着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获取作文材料能力的培养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徐永森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作文,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学生作文素材从何而来?要从生活中获取。如何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涉及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重于小学生有了材料后...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作文是学生对客观事物具有系统而深刻认识的反映。所以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但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一般是指导文章的作法多,介绍作文谋篇布局的例子多,忽视了认识能力的训练,这实质上是表里颠倒,本末倒置的做法。叶老曾经说过:“通过写作关,大须在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这就明确说明了认识能力的重要。我在作文教学中,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8.
师成艳 《教师》2012,(25):101-101
小学生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有目的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思维能力。我认为主要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着手,每节作文课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作文变难为易,把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写作过程中去,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重视、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应通过实践活动将作文课堂向更广阔的空间、更广泛的领域延伸和渗透,做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我们都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要想比较准确、具体地反映事物,首先得认清事物。这就要从观察人手,所以我让学生从观察日记开始.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做起,进行系列训练。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可塑性极大。教师教学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坚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呢?一、指导观察,认识生活当前,学生作文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同学的外貌就是“苹果似的红脸蛋”、“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写天空就是“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作文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作为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能力———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小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雷同…  相似文献   

10.
“写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要写的事物常常是“看而不细”、“识而不准”,写出来的作文对事物只有笼统的记叙,而缺乏具体的描写或叙述,因此,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是作文训练的头等大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抓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内容是“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录,每日一说写”;所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一、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儿童要写所见所闻,经历过的事,必须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必须要从观察入手。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三年级的一堂观察作文指导课,是写“一串红”,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儿童感知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从而让他们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获取知识呢? 一、选择角度观察的方法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感知事物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活动,也是小学生实现由认识事物到表现事物的转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实现这种转化,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词语化能力。什么是词语化能力呢?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后,需要用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赋予其上。这种对事物感知赋予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的形式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过程。使这个过程得以形成的能力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通过作文训练,切实提高写作能力,为将来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对他们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指导,不断提高作文训练的水平。一、指导儿童观察事物,丰富知识,积累材料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观察,便不能摄取材料,也就写不好文章。因此,指导作文,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怎样教学生观察呢?(一)明确小学各阶段对学生观察力的要求低年级要求:1.观察简单的事物,初步掌握观察程序;2.观察动物,注意外形特征;3.观…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增强学生素质,对于广大小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而又头痛的事。一、“小练笔”的必要性作文是学生观察水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与发挥,而小学生的见识和阅历都很浅,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把心里想要描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是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平时的大量训练来逐步解决。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有必要格外重视平时的“小练笔”,把平时的小训练与大作文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必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给材料作文是高考使用最多的题型。它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对各种事物的观察认识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应重视训练学生“给材料作文”,特别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其步骤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训练语感,正确理解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训练,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启开语言奥秘的金钥匙,培养语感优势能提高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作文”往往要求学生不仅能接受语言明示信息,还要能洞察隐含信息,方能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立论。  相似文献   

17.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一年级就要注要培养。”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提出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即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是强调了这种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我认为,这后一层意思很重要,说明作文教学要早起步。目前,广大语文教师已经领会了这个意思,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有所“表示”。但是,总的情况看来,对“起步作文”训练还没有真正把握,或要求过高,或训练盲目,效益不高。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期望引起深层的研究。“起步作文”训练究竟应该怎样搞,“教亦多术”,难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不是应该注意“五个一点”,坚持“三个同步”,遵循“一条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是说话、写话能力,而所说、所写的内容,主要从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得到。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生直接感知周围事物的思维过程,是整个作文教学的前提。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而要做到“会看”。克鲁普斯卡娅说:“在大多数情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要通过感知、理解、接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的小学生作文,对发展其认识能力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达到大纲的要求,必须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贯穿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过程,让其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看图作文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描述客观事物的能力,要描述得准确细致,就需要对客观事物有明晰的认识,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是看图作文的第一步。静止的图画只能反映出事物变化的横断面,与生动多变的真实事物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写好看图作文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应抓好三个环节:看图──想象──表达。一、看图。指导看图要注意四点:其一是要看得准确细致,对画面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其二是看懂图意,理解画面上的人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三是观察要有顺序,这是语言表达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