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瑾 《语文天地》2012,(19):61-62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段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立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日后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可见,美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是用来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化学实验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之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可见,发现美、追求美,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一、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知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青少年学生对美的认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而“美好生活”蕴藏着生活之中的享受劳动创造之美、体验自由民主之美、呈现良善淳厚之美、展现和谐通达之美。从学校育人的角度,需要通过课程建构美好生活和学会享受美好生活,即通过课程美育构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与课程美育之间有着多重的内在本质关联:美好生活为课程美育提供价值引领、构成课程美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课程美育的实施动力;而课程美育则昭示着美好生活的本质回归、融为美好生活建构的重要内容,并为美好生活建构提供孕育土壤。以课程构建美好生活,需要通过课程美育树立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以课程本体之美,构建美好教育生活世界;以课程育人,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0.
汤勇 《师道》2014,(9):42-44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港湾、一个快乐的世界、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体验童年之趣、成长之美,形成乐观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成独立的人格,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形式。通过深度的特色建构,所形成的价值观体系及学校全体成员共同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就是学校文化。审美文化是在审美教育特色深度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立教育之美、塑人格之美,是一种基于儿童之美、教育之美、文化之美的学校文化。为儿童人格的臻美奠基是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课程、活动、环境是审美文化建构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4.
邵瑞 《中国德育》2014,(19):73-75
正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按照他的看法,整个教育者应以美为"津梁"。而美德教育的要旨就在于以"美"为津梁,就在于追求师生教育活动中"真"与"善"和谐统一的境界。我们知道,"真善美"既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又是童话的精髓,让童话滋养童心,用童话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教育、生本教育。以学校的生活情景为媒介,重视学生内在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8,(5)
美学、美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与之关系则更为密切。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画卷和个人心路历程,多方位地诠释着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辩之美,语言之美……这一  相似文献   

16.
科技理性傲视下的学校教育,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缺失生活世界的教育场域,美难以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和归宿。美与生活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实现美与教育生活的真正统一,让美重返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遵循整体性、交往性、情景性和生成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科技理性傲视下的学校教育,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缺失生活世界的教育场域,美难以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和归宿.美与生活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实现美与教育生活的真正统一,让美重返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遵循整体性、交往性、情景性和生成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所包含  相似文献   

19.
以道德的教育方式解放、张扬与呵护人性,让教育之美高居人性之巅;以具有文化特征的教育方式,让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以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社会的教育方式,让生命真正成为生命;以民族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的过程中,叶澜教授提出了“教育美”的命题。我认为,教育主体把自己掌握真与实现善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而又感人的形象在教育活动中显示出来,因而就使教育过程获得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美。作为一位校长,固然要致力于创造教育美,但首先要善于发现教育美。一、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的事物,缺乏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与普通教师相比,校长从哪里去发现教育美?我的体会是:第一,要从学校的传统文化中发掘教育美;第二,要从学校的变革性实践中发现教育美;第三,要从学校的未来发展中规划教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