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琴艺术十分重视取音、指法,它们在古琴琴论(如《溪山琴况》)中并非是单纯的技巧论,而是具有审美本体论地位。对琴"音"本身的珍视是与古琴(乃至其他中国艺术)高度重视琴材本身审美价值特性的观念密切联系,这种观念在《考工记》中被称作"材美",它深刻地贯注在古琴审美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2.
古琴艺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记谱法、弹奏法、指法、乐律、关学等体系,故又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不仅仅是用于演奏的一件乐器,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孤寂黯淡的“雅”的审美倾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民族器乐自从它诞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民族器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先秦时期以钟鼓之乐与古琴音乐为典型;汉魏至南北朝以鼓吹乐、相和歌中的器乐为代表;隋、唐时期的器乐品种多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独奏方面以琵琶和古琴为主,民间乐种普遍繁荣。民族器乐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4.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靖,在其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曾选取了若干古琴谱作为范例,阐述对古琴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对相传为舜帝所作的《南风》歌,更详加解说,并于其中融汇了古代礼乐文化的丰富内容。朱载埔的古琴论的文化蕴涵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古琴谱构成的象征意义;其二,古琴曲风格的教化作用;其三,古琴歌辞句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在其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曾选取了若干古琴谱作为范例,阐述对古琴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对相传为舜帝所作的<南风>歌,更详加解说,并于其中融汇了古代礼乐文化的丰富内容.朱载堉的古琴论的文化蕴涵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古琴谱构成的象征意义;其二,古琴曲风格的教化作用;其三,古琴歌辞句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古琴艺术被沦为“遗产”的原因基础上,从古琴艺术的内涵、现代人对古琴艺术的需求、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说明了古琴艺术复兴的迫切性,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古琴艺术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清婷 《作文与考试》2023,(29):52-5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红楼梦》写到“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去潇湘馆探望黛玉,见黛玉所看书上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认得,这书便是减字谱。“减字谱”是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记谱法,体现了中国的模糊哲学。“减字谱”以汉字的偏旁部首加弦名、徽位合成一体,表示左右手的各种指法,省去许多文字减去部分笔画,能让人更为迅捷地明白指法的要求。但“减字谱”记录的只有指法音高并无节奏等要素,给了弹奏者再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9.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古琴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从流派来划分,古琴艺术分为多支流派,每一种流派仍保持着其自身的演奏形式与艺术风格。作为中国重要的民族器乐之一对古琴艺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对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的艺术形式,演奏风格,传承人以及艺术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多角度进行论述,深入探索顾氏古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及影响,从而进一步的论述,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语》和《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史家多据此两书考察先秦历史。然而,在中国音乐史的视野中,这两部著作同样重要,它给我们呈现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以外的别一番面貌,这就是崇尚音乐、热爱音乐,上层人士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正是在这个音乐的时代,产生了关于中国音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概念,其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2.
先秦是中国史学产生的时代,也是应用史学大放异彩的时代。先秦应用史学经历了以僭“天命”为依托的史政不分;以冒“礼”为依托的史官职能专业化;以“仁”、“霸”为依托的实际应用等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天命为经、以礼为纬,以仁、霸为节的应用史学实践体系。中国应用史学的先秦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影融合了历代文学艺术之大成并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发展成为当代的主要艺术传播手段和媒介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是儒家文化宣传的雅乐正音,也体现了道家淡泊名利,大音希声的自然朴素观,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这一已有3 000多年发展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数经坎坷,曾经辉煌,盛极一时,也曾经一度落为边缘小众艺术,淡出世人视线。年轻的电影艺术和古老的古琴艺术的联姻为承载和传播传统音乐艺术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展示古琴艺术,宣扬琴道思想,开创了继承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之新路。  相似文献   

14.
汉魏之际,人物品题之风盛行,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人才学理论的探讨。与汉魏以前相比,这个时期在才性论、圣人人格和人才分类等人才理论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追求,古琴艺术也不例外。这不仅表现在琴曲、琴论上,也表现在古琴制作时的形制特色之中。古琴的形制中既有对自然界的事物的比拟,也有对人体的模仿。  相似文献   

16.
从人将自己与他物区分开来的那一刻起,自由就已存在。它是人类被尊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标志性特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意识以独特的方式隐匿于庞大深邃的传统文化、习俗中。追本溯源,以求揭示先秦思想家的自由观并对其进行现代释意。以期待现代中国人合理把握这一意识现象并更好地为自己定位。从而铸就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崔保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7):75-77,92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原始社会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随后经历了先秦、汉魏到初唐的漫长萌芽阶段,终于在唐代中后期得以形成,紧随其后的宋金元时期是戏曲的成熟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的空前繁荣以及发展到现在不景气的现状。纵观它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原因和戏曲音乐学问题。本文以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为例,来论述多学科综合的戏曲音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先秦时期嫁娶季节的问题,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传统观点之一认为只有春季为依礼嫁娶之期,另一种则认为嫁娶之期在秋冬;令人则主张由于部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先秦嫁娶季节以这两大系统并行。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各种证据表明,先秦时期嫁娶实际是四季皆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