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种艺术,成功的语文课堂应当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课堂有余音袅袅的韵味,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体味,老师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思考的余地,促使学生生成自己的心灵成果;简约的课堂并非肤浅、单一,而是以全新理念、清晰思路为路标,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更深处的风景,有着苦心孤诣、匠心独运的深刻;简约的课堂还有删繁就简后的精要和夯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处理好小学语文三类课文的关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精读课文时,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品读和细读课文,抓住重点段句,从而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让学生借鉴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学选读课文时,尽量把课文放在与之对应的单元里学习。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则根据单元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著作或文章。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一、巧妙导入好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云房子》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先让学生跟随  相似文献   

5.
“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老话题了。特别是进入中年段,长课文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光学生感到茫然,老师也常常犯难——既要巩固字词教学,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意。如果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引导、分析、感悟,不仅课时不允许,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无趣,文章的精髓更不能被学生所吸收。因此,长文短教就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选择。那么,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一、抛出大问题,学会感知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阅读自然应从作品的整体出  相似文献   

7.
一、只重“人——人”对话,忽视“人——文”对话。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对话一般表现为:学生刚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对课文的印象,喜欢文章的哪一段哪一句,谈谈读后的感受,有哪些问题等。这样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教好一篇课文,一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着手,让学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按照“篇-段-句 -词-篇”的程序进行多读训练,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下面以《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廉 《宁夏教育》2000,(5):33-33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训练学生分清文章内容主次的重点教材。教学这篇文章不但要教给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而且要做好重点段的导读训练工作,让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段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从阅读教学的策略上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以带动全篇课文的理解。这个重点,一般来说是课文的重点段,抓住了重点段,就能统领整篇课文的理解。因为段如小篇,特别是重点段里面包蕴着文章中所有的要素。一个重点段内,涉及到中心、选材、结构、表现方法及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以重点段为课文的一级学习单位,就可以将上述语文知识纳入较小的范围内分析、理解。训练学生理解重点段的能力,要着重抓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每一堂阅读教学课的第一环节。只有做到这一点,深入品读课文才成为可能。一篇课文数个段落,教师常用的做法是逐个指名,逐段朗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分节复述法有些课文较长,学生复述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引导他们化长为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先一段一段地复述,然后再连段成篇。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Holidays这篇课文比较长,让学生一口气复述完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化整为零,逐段过关,较长的段落还应分层训练,以突破重点句型When’s…?Whatdopeople usually do on/at…?然后复述全文就会水到渠成。二、问答复述法有些课文可以设计成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如果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那么他们也就能轻松自如地复述课文。如《牛津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表达方式或直白,或含蓄,或简约,或具体,各具特点,如果引导学生领悟得当,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学时不宜过多讲解表达方法,而应该充分依据教材,  相似文献   

16.
陈江文 《福建教育》2009,(12):35-36
一、模仿课文.具体训练 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篇篇经典,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文组织学生进行仿照练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拟题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提高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学质量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向简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文内容,要对课堂知识进行简化,使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提问都进行简约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田芳 《宁夏教育》2005,(11):58-58
语文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某一段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角色的把握不够到位.为了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没有让学生再接着读下去,而是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也想参与你们的朗读活动,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相似文献   

19.
正"长文",顾名思义就是篇幅较长的文章。相对于一、二学段中的课文而言,这类课文不仅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而且含义深,这样的文章我们称它为"长文"。这类文章在第三学段开始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长文短学"就是借助课文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篇幅较长、含义较为深刻的文章时的可操作、实践的方法,为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做好准备,也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八次》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的是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七次抵抗侵略失败后,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的故事。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五段文字描写一个故事,阅读量比较适中;而五段内容实际上又可以分成三个片段,描述了布鲁斯王子三种情况下的感受,则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也能比较顺利地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