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2002年“,巧合”高考题362分2003年“,巧合”高考题371分……2008年“,巧合”高考题339分2002年,《高中生》“巧合”了362分高考题。2003年,《高中生》“巧合”了371分高考题。2004年,《高中生》“巧合”了363分高考题。2005年,《高中生》“巧合”了404分高考题。2006年,《高中  相似文献   

3.
月考成绩揭晓,教室里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我就差一分及格了,您给加一分吧,我下次一定加倍努力……”加一分?加倍努力?看着眉头紧锁的那些“分数贫困户”,我计上心来。国家用“贷款”制帮助贫困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我何不依葫芦画瓢,来个“贷分制”,带动一下“贫下中农”?经过一番思索,我的“拔苗助长”式的“贷分制”问世了。“贷分”对象:主要是“贫农”(60分以下)和“中农”(80分以下)中经过“贷分”可以跃上一个“新等级”者(即“贷分”后可及格或上优秀者)。“贷分”原则:①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贷两分,息按本的50%计(即贷一分者,息0…  相似文献   

4.
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设计类课程中运用好合作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运用“分”与“合”两种形式,取长补短。“分”与“合”的运用,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合着想、分着做;运用的具体方法是采取“分”与“合”的不同形式进行分层次训练和进行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6.
“分”和“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较高。很长时间以来,像“本分、身分、辈分、成分、分量、分内、分外、水分、过分”等词是用“分”还是“份”,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令人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一、“分”和“份”的分工“分”和“份”是两个不同的字,有明确的规范。“分”最初写作“八”,《说文》对“八”的解释是“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用“八”来象征分别,可谓形神兼备。“八”后来借用为数词,一借不还,古人才在“分”下加个“刀”,另造一“分”字。“分”为会意字,从八从刀,以刀而使分(…  相似文献   

7.
开心加油站     
分数爸爸:“明明,你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明明:“100分!”爸爸:“太好了!明明,去把试卷拿给我看看。”明明:“给。”爸爸:“咦?怎么才45分和55分?”明明:“两科加起来不就是100分了?”爸爸:“……”  相似文献   

8.
开心QQ糖     
知“错”就改“考试得了多少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留下了爸爸3个手掌印。“下次再考,得多少分?”“下次我1分也不要了。”  相似文献   

9.
请针对每题设置的情境,选出最符合你的反应.然后记下每题的得分——“非常紧张,不知所措”,得1分;“比较紧张”得2分;“比较镇静”得3分;“非常镇静,从容应对”,得4分。  相似文献   

10.
篇章、句群中有一种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的表达方法,汉语的句子中也有这样先总后分(简称“总分”)和先分后总(简称“分总”)的叙述。语法学家管前者叫“总分复指”、“总提分承”、“解说复句”或“总分复句”等;管后者叫”分起总括”或暂归“总分式”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宜宾学院学报》2023,(1):11-17+34
双减政策在实践中面临着作业负担从学校向家庭转移,校外培训机构暗中发展的问题。政策与实践的差距,源于家长对学业竞争的担忧。想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提分”需求。但理论界长久以来将应试教育当作批判对象,“提分”与“提质”被视为对立关系,“提分”的价值和方法得不到讨论。实际上,“提分”不仅符合家长的教育需求,还是学生认知发展、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要把“提分”与“提质”统一起来,在理论上应重视“提分”的价值、探讨“提分”的机制,在实践上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应教尽教”。  相似文献   

12.
适得其反法     
“考试得了多少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3巴掌。“下次再考,还敢考3分吗?”“呜……不敢了,1分也不能考!”  相似文献   

13.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单位换算 1.“分、秒”化为“度”由于“度”、“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因此,“秒”化为“分”、“分”化为“度”都应除以60.且在化的过程中,应从小单位化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育分”和“育人”相互对立,这种对立的形成主要源于对片面应试现象的普遍反感和批判。然而,从哲学的矛盾观看,作为一种事实判断的“育分”和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育人”,二者属性并不相同,无法构成对立;即便“育分”也有价值判断的成分,但其价值主体不同于“育人”的价值主体,二者也并非必然对立。因此,不能主张用“育人”取代“育分”,而是要通过“育分”实现“育人”,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则需要持续改进考试命题技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在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分”、“分完”、“平均分(分完)”、“平均分(有剩余,但剩余数量小于份数)”的不同情况。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师:孙悟空回花果山探望它的儿孙,带回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全部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电脑依次出现画面“孙悟空”、“8个桃子”、“2只猴…  相似文献   

17.
活动一它们是几分钱目的:1.按数取出相应的“硬币”。2.练习“硬币”的换算。准备:1.“1分”、“2分”、“5分”硬币的拓片若干;摆硬币拓片的图板若干(如图一、图二)。2.事先认识过硬币。过程:1.将“2分”、“5分”换算为“1分”的练习。幼儿取一图板(如图一),首先辨认左格内的硬币拓片,说出它们的面值。然后取“1分”币拓片在右格内摆放,其面值总数要与  相似文献   

18.
“有分教”作为话头的一种,和与之相配套的韵文承担了小说“分回”的体制功能。随着白话小说的日渐成熟,“有分教”开始发挥一定的叙事功能,《儒林外史》的创作者吴敬梓灵活运用了“有分教”。除常见的预叙功能外,《儒林外史》中的“有分教”还具有反讽功能和结构功能。“有分教”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手段,可以起到强化小说主题、优化小说质感的作用,为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2年第3期第34页刊发了《建议摒弃“等分除”与“包含除”》一文,对其中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包含分”不等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两种分法———“平均分”与“包含分”,“包含分”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分东西),同时存在质的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认为“平均”与“包含”叙述上是相关的,可以统一用“平均分”来表述,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必须承认分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领会这两种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12,(10):9-9
国内首个以“助力青少年个性成长”为目标的民间奖学金——“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日前在贵阳一中颁发,共有100位学子受惠。这个奖学金采用百分制评价:个性40分、聪明15分、善良15分、勤奋15分、健康美丽15分。它旨在呼吁社会“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培养“个性学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