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低段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新教材实行认写分开,识字量特别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是边学边忘,而有些未教过的字,许多学生却认得。于是我想,教与不教有多少区别?每天上课的效率究竟有多少?时值期中,在未做过任何复习预习的前提下,我对一(5)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了如下测试:随机抽取已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第一课开始,每课的第5个生字),再随机抽取未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最后一课开始,每课的倒数第5个生字),然后按学号随机抽取10名学生(学号分别为1、5、9、13……),让他们分别认读20个生字,并了解认识的途径,测试结果如…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遗忘率?两年来,我对本班10位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第一次测试的情况:鉴于新课程识字量特别大,小学生往往边学边忘,而许多没教过的字却无意中认得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生抄写作业过多。如抄写生字、新词、句子、中心思想、课文等,一抄就是好几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要抄十遍,多的几十遍。这种“大运动量”的抄写训练,对小学生的学习到底有益还是有害?这里,我想根据调查结果,谈点看法。一、过多的抄写无益于字词的巩固。我作过这样的实验:将全班(二年级)70名学生按学习能力均匀分成甲乙两组,用不同的遍数抄写一至四课的生字,然后进行听写检查。结果是:第一课,听写10个生字,甲组抄写十遍,听写正确率为92%;乙组抄写五遍,正确率为92.57%。第二课,听写十个生字,甲组抄写五遍,正确率为92.85%;乙组抄写十遍,正确率为94.57%。第三课,听写11个生字,  相似文献   

4.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苏教版的低段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两个单独的集中识字单元,对汉字进行归类编排,集中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增加识字量,但集中识字也有弱点:与阅读分开,孤立地教生字,学生往往“就字论字”,影响书面语言的发展。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识字上也得到提高呢?我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濡染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汉字尤其如此。小学生由于受年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但对这方面的知识却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遗忘率?两年来,我对本班10位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小学各学科教学都要担负起思想教育的任务,而语文教学尤为突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思想教育寓语文教学之中呢?我的作法如下: 一、寓思想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低年级的看图拼音识字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想教育呢?我是把图和生字看成一个整体,富于思想性。如教看图拼音识字“上中下”这一课,结合对一年级新生遵守小学生守则的教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从一年级使用。教材改变了先教拼音的传统模式,从"天地人你我他"汉字学习开始。一年级要认识300个基本字。学生学龄前到底识了多少字呢?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我校2016年一年级共有新生366人。在入学一周后,我们对一年级全体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要内容为课本识字表生字。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学生识字状况,分析形成的原因,有效实现在生活中识字,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扩大  相似文献   

8.
在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习惯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教师习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然后自学生字新词。几分钟以后,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还有的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学习生字的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抓好识字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只在课堂中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过程。以下是我对识字教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要按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动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的宗旨进行。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首先要让小学生过汉语拼音关。我把拼音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列为教学重要目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形象思维添乐趣。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之后,我鼓励他们自己给生字编编谜语、讲讲故事。小学生的情绪更高涨,有的学生编的谜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就是识字教学.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中国汉字的喜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识字的关健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加强识字基本功的训练. 一、教好拼音字母,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 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我以为教汉语拼音,应着眼于尽快地与识字结合起来,以发挥其识字工具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拼音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识字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机械、呆板的识字方法,注意把字、词、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第三册语文集中识字(一)时,我先有意识地把13个生字按偏旁归类,让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要搞好学习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因此组织、引导小学生自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写作的能力。一年级小学生是以识字为主,我每教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或生字,就要求学生用一平方寸的硬纸写成生字卡片,学生把近两天内学的生字卡片放在书包或口袋里,可以随时认读,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又能比较形近字,提高识字能力。如“b”与“d”、“p”与“q”“h”与“n”、“木”与“禾”、“日”与“目”等等,通过这样认读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积极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教学生识字有很多种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还能让学习生字成为一种乐趣.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种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文字敏感度、巩固其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小学语文高效生字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科学生字教学的意义所在,然后论述了以想象识字为例的多种识字方法,以期探索和挖掘出更多有利于小学生生字记忆和知识掌握的方法,推动识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加强识字基本功的训练。一、教好拼音字母,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我以为教汉语拼音,应着眼于尽快地与识字结合起来,以发挥其识字工具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拼音能力的训练.首先,在声母、韵母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老师教一个字母学生学一个的老办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字母的积极性。我先教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教学生每种笔画的名称和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以  相似文献   

19.
刘小立 《辅导员》2013,(2):61-61
<正>我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加强识字基本功的训练。一、教好拼音字母,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我以为教汉语拼音,应着眼于尽快地与识字结合起来,以发挥其识字工具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拼音能力的训练.首先,在声母、韵母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老师教一个字母学生学一个的老办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字母的积极性。我先教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教学生每种笔画的名称和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以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识字教学典型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共有一类生字170个,一学期会听写这170个生字不难,但是学生是否真正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了这些生字?为了了解五年级学生的识字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组试题,并通过全区的水平调研测试,搜集到了详实的数据,具体如下:1.试题呈现。看拼音写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