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为切入点,对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由于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的悲剧带有宿命性,人与自然之间是矛盾的、对抗的,主张人反抗自然、征服自然,在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的命运带有悲剧性.我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融合的,追求中和之美.这种文化的差异对东西方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产生侧重刻画忍从型悲剧人物或侧重刻画进攻型悲剧人物的差别.本文对一些东西方悲剧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雷雨>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坛第六代并不像他们语词性的前辈,某种相对明确的创作群体,美学旗帜与作品序列.在"第六代"之前的导演的划分和命名,已是定论,没有异议.那第六代该如何命名.  相似文献   

3.
作家普遍都有一定的"世俗"情怀,且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于池莉来说,"世俗"情怀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彰显的一个主要内容,成为了她"市民化书写"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池莉小说"世俗"情怀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成长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他的一生中创造出了许多"硬汉式"人物,出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沿着这些"硬汉式"人物成长的轨迹,我们发现他们由于具有共同的人格素质,相似的人生经历,并存在于相同的生存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和态度使这些人物形成了一个可辨认的群体特征.这些"硬汉式"人物在肉体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勇气.无论是士兵、斗牛士、猎手或者是渔夫,其肉体上的潜能往往在最险恶的对抗中被激发出来,给人以极强的生命动感.然而被激发的体能往往遭遇到比其强大的多的力量摧毁,而"硬汉"的价值则在于被摧毁后仍能站起来.亨利中尉、乔丹、桑提亚哥都曾以某种形式受过伤,但他们都没被打倒.然而,在桑提亚哥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物形象新的变化.受伤的桑提亚哥一改以前"硬汉式"英雄那种自我欣赏式的怜悯和徒劳的反抗,而是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人类不断向自己的体能极限挑战.  相似文献   

5.
"广东音乐"是属于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民族器乐音乐,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因此"广东音乐"改编合唱的作品是属于器乐音乐改编合唱作品的范畴之内.器乐作品改编成声乐作品,必定会有为改编的作品重新填词的工作,部分作品为了更贴近音乐的要求,运用了大量的虚词.由"广东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也经常使用虚词,其使用手法与作用各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也只有找到了做好孩子的感觉,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因此,作为教师,时时都应想着为孩子们搭建"凯旋门",永远都在"凯旋门"前迎接我们的孩子们,就一定能看到一个个精彩的他们.  相似文献   

7.
刘红 《华章》2008,(18)
求"真"、求"情"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求"真"、求"情",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用求"真"、求"情"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式的文本阅读方法为基础,通过解读这些作家作品中的象征物,分析"性"主题和"死亡"主题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及他们对待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的不同态度,阐明其学说对"迷茫一代"现代派作家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塑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近几年我国女作家的写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女作家们都在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性别意识.在"认识你自己"和"女人作为人"的命题下,勇敢地选择向男权中心文化挑战的姿态.她们站在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生活,关注女性情感,关注女性命运,作品中洋溢着浓重的女性主义激情,塑造出一个个勇于追求经济自主,人格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努力召唤实质性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体是"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和人格的表现,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和人格在诗歌中又应该是以"自然流露"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在学习、借鉴中西诗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和川端康成以其作品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对传统文学的浓情厚意,在两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们的小说融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于一体,在对自然风物的描摹中抒写着传统的美丽与哀愁,而"水"成了两位作家在小说中叙事抒情的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13.
对"中间代"或"中生代"的命名现象,其实只是这些诗人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们对1990年代与1980年代的诗学差异尤为敏感,同时也就有对共同性的忽视,这导致了他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并进而试图通过对自我命名的方式"标新立异".然而"中间代"或"中生代"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于"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的"代",他们应属于"新生代"的一部分或一种写作倾向,或者应称为"新生代后期诗人".  相似文献   

14.
周晓宁 《文教资料》2008,(27):121-122
感同身受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从语文学习角度说,运用感同身受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再造想象,将极大地有利于学生领悟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解读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内容.本文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语文教学实施"感同身受"思维训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社会稳定观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稳定观,这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注意在"两课"教学中对他们进行社会稳定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符蓉 《文教资料》2008,(20):25-26
哈代在"威塞克斯小说"中对自然景物描写风格独特,巧妙运用了象征、隐喻、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服务于小说主题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其小说伟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郭福宏 《天中学刊》2007,22(6):70-73
汪琬作为"清初三大古文家"之一,其作品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而其关于散文理论的论述因散见于文集中,至今鲜有人论及。汪琬的散文以"道"为立论之根本,其散文的创作与实用、审美理论均以此为前提。汪琬兼及儒家和道家的"道"学观,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生成他的自然、道德之"道"和实用、致世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在不断地发展."于"字由古代汉语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助词五种词性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介词、名词、词缀,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演变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在"于"的语法化过程中,不仅"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于"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依据"于"的语法化过程来考察语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自然价值是生态中心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其被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本文对现代科学和哲学关于"是"与"应当"的回应进行了介绍,对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与义务的阐释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随着主客体两分的消失,"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也得以消解.这样,自然价值观念的确立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0.
以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为代表的"思潮运动史"式的述史模式、以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和谭正璧《中国文学史大纲》等为代表的"文体分类的作品史"式的撰史模式和以人为中心通过作家串联作品和思潮的写史模式是20世纪20、30年代"附骥式"新文学史书写的三种主要方式.相较于当前中国现代文学较为单一的写史模式,20世纪20、30年代"附骥式"新文学史的书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关注和研究新文化运动早期"附骥式"新文学史的述史方式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变革的探索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