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巍  覃仁和 《考试周刊》2015,(25):160+167
隐性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对我校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隐性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旨在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波 《考试周刊》2010,(47):23-24
本文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用工需求及我校就业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人手,分析掌握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趋势,实行增加“校企合作”单位、以扩大“订单式”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研究分析我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里,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设不但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部分学院学生为取样对象,评价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从而给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关课程设计提出参考性建议,进而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强化其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根据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分析,发现除职业技能培养问题外,最缺失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给学生就业带来影响,成为职业教育一大难题。尽管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却始终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创新职业素养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实施,列入学校教育体系,进行规划和制度设计。一、实践做法:创设情境,培育职业认知工作理念:以"安全是生命、劳动是情感、技术是财富"为指导,创设新情境,培育学生职业认知和劳动情感,为德育教育寻找新途径,让学校德育教育焕发新的活力。工作思路:对管理体系、实践基地、监控实践过程等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的两大核心因素,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成效较为显著,但在职业道德、企业认同、职业精神和公民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补全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短板,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双核心"人才培养已成为各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立足点。"双核心3+3"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将思想育人工作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实现学生在学业、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职业素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全程地系统地掌控。《学生职业素养培训课程计划》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谋划,以85个模块构成全景图,既可以实施系统的培训,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进行模块的自由拆分、重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本质上属于一种教育传播活动。本文依据SMCR传播模式。从信源、信息、通道、接受者等因素对现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培训过程中的要素,针对要素提出培训建议,旨在为今后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育师范生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更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我校学情,本论文提出了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框架,以跨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为基础,采用"一基两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试点班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实践发现,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有待加强和提高,在师范院校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学结合是必由途径,是职业教育彰显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的背景、意义,重点介绍了我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并指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本质上属于一种教育传播活动。本文依据SMCR传播模式,从信源、信息、通道、接受者等因素对现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培训过程中的要素,针对要素提出培训建议,旨在为今后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修培训是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职业素养,通过对江苏省S市5所高职院校入职3年新教师的深入调研,结果发现:女性比率高;具有"师范生专业出身或有师范生学习经历"的比率较低;有工作经历的比率较低;教学基本功较弱;入岗职业成就感偏低;专业实践性知识贫乏;培训需求期望最高的是新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其次是新教师职业认知归属感、职业未来发展规划和教学能力培训,而科研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需求期望最低。同时,笔者对我国未来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在于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差异化切块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培训券模式".从基本内涵、操作要点和优劣势分析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补助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保障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素养至关重要,对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省内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日俱增,这一现状对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提升整体队伍职业素养。结合当前实际汇总梳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队伍在提升职业素养过程中存在的岗位稳定性差、务实奉献精神欠佳、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不足、职业素养培训缺乏等诸多问题,着眼于职业素养、稳定队伍、技能培训、施教模式、业务大赛、年度考核等方案措施,最终实现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朱水清 《考试周刊》2010,(23):213-214
现代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这一点在我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过程中很好地得到了体现,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应增强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准备。作者通过多年的化学工艺专业的实训教学,发现实训过程是综合性的培训学生能力的场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很好的一个环节。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加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校自在2005级学生中推出"东洋油墨订单培养班"以来,经过与多家企业的合作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融合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将实际的"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职业课程"油品分析"进行了教学改革。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真实的产品去模拟完成真实的工作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使得课程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马琰  苏君 《职教论坛》2015,(5):70-73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相结合,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探讨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转变。高职院校必须在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利用主题班会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万科项目管理五步法,构建了"项目+团队+活动管理实践"的高职土建aa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模式,并结合土建类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通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五个项目工作步骤,开辟了第二课堂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的新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培训》2015,(3):59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温岭市技工学校是浙江省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学校,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筹建"台州第一技师学院",我校的技师学院筹建工作已被列入温岭市"十二五规",计划投资4.55余亿元、占地面积160亩的技师学院新校舍正在建设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在校生1300多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校不断探索技工教育,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结合起来,具有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特色教育模式,崇尚"用技术改变生活",坚持实用性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