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它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小说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小说。正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而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主题中,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语文教学中着眼“鉴赏典型人物”,既可以避免仅停留于情节表层的肤浅,又能为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 ,有一类礼貌式 :用字、号称人 ,表示尊敬 ;用名自称 ,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 ,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 ,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 :以“某”代名甚至字 ;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讳”代名的。  相似文献   

4.
提起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永远打不倒的男人。中国读者管这样的人物叫作“硬汉子”,英美国家则直呼为海明威式英雄(Hemingway Codeheroes)。海明威式英雄个个铜筋铁骨,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时时处处保持着重压之下的优雅(grace under pressure)。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采用了外貌、语言、行动等古典小说习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具有类型化的特点。“义”是个道德范畴,也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的要素,把“义”和人物塑造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发现“义”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之友》2013,(12):38-39
古今人物的符号除了“名”与“字”外,还有一个“号”,又称别号。《辞海》中说:“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名与字均是由父母或长辈给取的,往往受长辈理念、宗族辈分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而号一般由本人取,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号,自由地抒发感情或表明志向.所以又称“自号”。  相似文献   

7.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8.
乌鸦?呵呵,不用把嘴巴张得那么大。我说的乌鸦,不是小时候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中的那只笨蛋乌鸦,而是我们班的一名女生苏涓。想知道她为什么叫乌鸦吗?想知道她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吗?呵呵,不用着急,待我慢慢说给你听。苏涓是我们班最高的女生。圆圆的眼睛、直直的鼻子、特别馋的嘴,还有一张黑黝黝的脸。也正因为这张脸,她得到了一个美称“乌鸦”。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苏涓是性格非常随和的那种女孩,从不喜欢和别人斤斤计较。同学们一遇到她,总喜欢叫她的美称———乌鸦,还经常开玩笑地问她,那些小乌鸦没有肉吃,会不会饿着了……我想…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河流上不能没有人物,更不能没有典型人物.在过去有限的创作时间里,我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而且今后还可能遵循这个原则.始终绕不过的是我所写的人物还不能算是典型人物,严格的说只能是某一类型的人物或说非常浅陋的初级阶段的“典型人物”.这类人物在情感造型上往往是单一性的,静态的,平面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扁型人物.比如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享誉世界的名,它所塑造的“阿Q”已经成为社会共名,成为原型人物。除了阿Q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可以说也是赫赫有名,这就是“假洋鬼子”钱大少爷。  相似文献   

11.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以为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应从这三大要素着手,从而把握小说的主要特征。 以“三要素”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描写典型环境是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手段,典型环境不但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活动的场所,而且要表现出时代风貌、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的产物,在典型环境中活动,受典型环境的制约,描写典型环境是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的必要的基础,离开了典型环境,描写人物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烛烺同志认为“鲁迅以故人的‘巨变’,间接写出故乡如故。《故乡》中写故人,还是意在写故乡,以闰土的生活遭遇,显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儿有一个问題,即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以表现社会环境为主塑造人物为辅呢,还是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呢?我们认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果只描写了社会环境而不以塑造人物为主,或者把人物当作环境的附属品,社会环境描写得无论怎样生动深刻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沁园春·雪》里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有的书里把“雕”写成“鵰”。这是不是同一个字?这是同一个字。汉字有一个规律,某一类的字,往往会属于同一个偏旁。鸟类的名称,或与鸟类有关的字,一般都是“鸟”字旁。如鹤,鸠,鸽,鸥,鹭……这类字,按我国古代造字的方法,叫作“形声字”,也即是说“鸟”是它的形,而另一边则是它的发音,掌握了这个规律,对这一类的字,是很容易辨认和记忆的,  相似文献   

14.
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无不叹服鲁迅刻划人物的技巧。他用那支又生动、又幽默、又泼辣的艺术巨匠的笔,塑造了狂人、孔乙已、闰土、阿Q、祥林嫂等不朽的典型人物形象,画出了“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这些人物一经问世,便象果戈里夺俄国人善于给别人起名号一样,“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鲁迅小说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具有  相似文献   

15.
"特征"是彰显典型人物鲜明个性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和社会必然性的一种显著标志。鲁迅小说典型人物塑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征"的出色选取与独特生发。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中的经典力量,也是改善当下文学环境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6.
《酉阳杂俎》是唐段成式所著的文言笔记体小说,它的内容博杂,其中的传奇小说数量众多,塑造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本文以《酉阳杂俎》传奇类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为切入口,探讨老人、继母、飞天夜叉三类典型人物的叙事功能,以及这类人物叙事功能对传奇类小说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它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小说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小说,正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而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主题中,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语文教学中着眼“鉴赏典型  相似文献   

18.
孙宏云 《陕西教育》2014,(11):57-57
中国人喜欢树立榜样和典型。古有二十四孝、列女传流传于世,近若干年来更是“英雄辈出”。把先进人物树为榜样号召其他人学习,或许并不为错,“见贤思齐”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动力。然而,如果榜样过多过滥,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反倒可能产生反作用。并且,那些做出救人一类壮举者,本身也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是道德完人,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缺点和不足,更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问”中藏奸“问”里传神湖北/冯涛《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文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封建官僚的代表人物贾雨村和封建官府爪牙门子。对这两个人物,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展开直接议论,表达其憎恶,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选文围...  相似文献   

20.
"圆形人物"本是一个文学术语。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性格较为复杂、往往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而把性格简单、按照单纯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人物叫作"扁平人物"。在学校教育中,"圆形人物"是指那些优点较多、缺点明显的学生,甚至是某时某刻会犯原则性错误的学生。如何与"圆形人物"相处呢?一、放大亮点,缩小过失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