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循环经济系统为评价对象,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指导循环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建立一个实用的、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新型实践模式,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应面向循环经济。作者剖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大学的科学内涵,研究了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构建了面向循环经济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对于科学评价绿色大学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对于宏、微观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对于循环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企业和城市进行循环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以前搭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用货币的量纲,只停留在人类的经济活动领域来构建指标体系,另外一个途径是利用物质循环原理.本文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弥补了原来理论在测算循环经济物质能量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以能值为量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使得人类在定量测算自然系统对人类经济贡献时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由于评价指标和发展水平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从8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3层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权重,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建设是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生态资源、文化市政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服务6个方面构建京津冀生态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为53.22、48.51、48.27.河北处于京津冀地区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末端,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促进京津冀生态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循环经济是区分于传统经济体系的新社会经济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形式。农业循环经济注重农业"循环"理念,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约束条件,即保证资源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以滨州市为例,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和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提出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开发大项目;开辟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等策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等定量方法,从生态、资源、经济、社会、开发五大发展条件,筛选49项指标,构建乡村度假发展条件指标体系,计算了指标权重,建立了乡村度假开发条件的定量评价方法。同时用加权法构建了乡村度假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环保部(前国家环保总局)发起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生态县(市、省)的热潮。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水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来评价城市水系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经过比选可供选择的理论框架,发现Bossel的基本定向可持续指标体系理论适于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生态生产力认识的深入,生态动力系统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系统是一个由环境因素、动力主体和动力要素通过输入、作用过程、输出以及反馈环节构成的,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系统,能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其生产、消费和分解流通功能,并最终使其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自组织能力。从运行角度,生态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利益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表现为区域主体对这种三种压力的反应、权衡与控制。应当按照"生态压力-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式构建生态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走上由相互隔离到逐渐融合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生态生产力认识的深入,生态动力系统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系统是一个由环境因素、动力主体和动力要素通过输入、作用过程、输出以及反馈环节构成的,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系统,能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其生产、消费和分解流通功能,并最终使其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自组织能力。从运行角度,生态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利益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表现为区域主体对这种三种压力的反应、权衡与控制。应当按照“生态压力一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式构建生态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一环境”系统走上由相互隔离到逐渐融合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中指标不完善的情况,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原理对资源产出结构、资源耗费、资源利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构建新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传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不足,这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为生态学建设提供了根本性保证,为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在深入理解循环经济本质特征的同时,对循环经济中的生态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分析。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依托,生态文明为客观要求,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生态平衡为原则,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循环发展。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生态思想构成了循环经济中重要的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应当构建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主体,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市场,并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目前的立法状况距离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必须大力加强.在从修改、完善现有环境资源法体系转向循环经济立法时,我们必须要贯彻资源极限、循环利用、遵循生态规律等循环经济理念,以义务为本位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创新循环利用资源的法律制度,构建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缓慢停滞发展、快速发展2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北"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产生的。"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城镇化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合作共赢的原则,走相向发展、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湖北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湖北构建中部战略"支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了石家庄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结合EXCEL程序,建立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计算模型(FE模型).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及FE模型,对石家庄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评价和分析,石家庄市2007年的生态安全预警综合指数为6.019,属于轻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决策的前提是评价,通过评价,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不足会直接体现出来,便于管理者调整管理重心,因此必须为发展循环经济效果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选取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水平、和循环经济特征四个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相对重要的指标层,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在工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区、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在旅游业发展中鲜有引入应用者。在旅游业中,实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伦理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等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动力系统;构建由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相关产业支持的多层面共同运作系统;构建由政策法规、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监督评估等组织的支撑保障系统。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环境损伤最小化、生态环境最优化、利益主体协调化、三大效益统一化、旅游发展可持续化的目标系统,共同组成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系统模式,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