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引子】: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诚信。诚信中的“诚”字指一种真实的内心度和内在的品质,“信”涉及到自己外在的言行,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单纯的“诚”重心在我,是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关心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纯的“信”字则重心在人,是关心自己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仇敏 《湖南教育》2008,(1):24-24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存在的潜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足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指向内心、关注自我的时期,教师要从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经验自觉提取,唤醒自我体验的意识,激活与文本、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构建自我开放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评价主体 :将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朗读评价是由教师对学生或同学对同学读的情况进行评价。他人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十分重要 ,用“点睛”之语 ,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 ,借助书面语言 ,运用形象思维 ,唤起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 ,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 ,在想像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 ,然后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正确分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和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自我教育的特点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取心,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自我改造.它是人的个性倾向的核心,对个性发展起推动作用.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出现是在他们进入少年期以后.少年期的学生(也就是初中学生)个性特征的主要变化就在于自我意识起了质的飞跃.少年由于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迅速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再加上少年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成人了,因而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同时,少年开始将视线转向了人的内心,仿佛刚刚发现“自我”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开始对别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兴趣.总的来说,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斌 《课外阅读》2011,(11):361-361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制度来约束学生,班主任(辅导员)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发布指令,学生按条规行事。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最后变为班主任不要求学生就不做,“做”是为完成班主任的任务,而不是自我需求,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我认为在班级建设中,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自信的核心,它来源于自己的自爱,自我评价,它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就必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求我们的教育者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要真心的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千方百计的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是个被人需要的人,使他们真正的从内心迸发出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也就是保护了学生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好学生的自信心素质教育呼唤民主平等的教育,更…  相似文献   

7.
所谓个性化作文,褓程标准勘中提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指出写作的愿望应发自学生内心,写作的内容应来自学生见闻、感受和想像,写作应不拘形式,作文的思想发自学生肺腑,语言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而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是啊,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习作课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创造性习作的前提是创造性的习作指导,下面我以一次习作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一、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了我创新的灵感习作应当是学生内心自我感受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充满了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例如,一个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感到羞愧,这种羞愧的情感就反映了考分与他自尊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对行为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同时情感又是双向影响的,即学生和老师都能激发起对方的情感。这样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内心需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在通常情况下,爱与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因此,平常与学生说话尽量别用“废话”、“胡说”、“这还不懂吗”一类的词句,这只能使学生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应能看到学生错误行为的积极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产生一种寄托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希望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关心与爱护。学生正是有这种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11.
《河南教育》2004,(3):18-19
我们常说,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和精辟深刻的议论给了“师爱”以最好的诠释——极大地关注孩子的心灵,每时每刻想到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倾注心力发现和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优势,进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自我肯定与内心的尊严感,并由这种自我肯定和内心的尊严感导引,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信念,表现出坚持不懈的道德努力。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对待任性的米沙和逆反的瓦洛佳,就知道“爱学生”是一份多么厚重、多么细腻的感情,一份多么巧妙的智慧。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在自己内心中首先培养这样的“爱”。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习作就是要抒写真性情。何为“真性情”?真性情直指生命的真实体验。为抒发真性情而教,就是直面学生生命的内在需要,唤醒学生对生命体验的觉知,引领学生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掘,真诚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在这一自我表达、自我抒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1):86-88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巧妙命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旧有的或本性中固有的情感,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及时练笔,使这些情感得以保鲜,最后在作文的练、评、改、赏的程序训练中养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对作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在作文过程中抒发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的思想素质沈阳军区白城干部子女中学朱贵才,李占英“学会关心”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关心”意识,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关心真理。1.学会关心真理。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15.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主动关心的品质和回应关心的品质。关心的本质处在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中,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培养起了人的关心品质。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奠基性的教育工作。在“我—我”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中培养起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然和社会等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按照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社会所必需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关心是人内心最深刻的渴望,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与被关心中。我们的学校德育也应该立足于人类生命这最真实的存在,面向所有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别人,关心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理念】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渴望探索和了解自己。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使其很难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了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惑。追踪学校近10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测评数据,发现每年的测评中均有30%以上的学生在“自责倾向”这一维度上存在不足。因此,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学会关心”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文章分析了关心的内涵,关心与自我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关心意识的主要途径,条件,认为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关心意识,也要调动学生“自我”形成关心意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读古代文论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诗学和语言学立场,重新闻发了古代经典文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文认为,“诗言志”是阐明诗歌性质的卓越命题,提出诗是从内心气象出发,建构旋律与形象的独特语言形式。“意境”是诗人的意向与情感经验,与记忆、想象接触生变所化生的意象空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是表现自我经验与让意象在语言时间、空间中自己呈现自己的区别。“文以气为主”是强调作者的气质、个性与才华,对文章理路和司法、语气节奏的擎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