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BL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与班级归属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网络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级归属感以及学习成绩,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提出了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并以西南大学网络学院物理学专业2008级150名学生为被试,以"物理教育学"网络课程为载体,通过实证的方式讨论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对网络学习者在班级归属感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网络教育中实施问题教学模式可以增强网络教育学生的班级交往感,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网络教育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社会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几乎没有人不会上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上网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把网络当成教育学生的新阵地。网络教育既有它的优势,又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教育工作者去伪存真,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传递教育正能量,为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学习不能脱离环境,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氛围.我们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班级管理上变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的班级工作模式、单一的以认知教育为主的"灌"的班级工作方法、集体的以强制指令为标准的"堵"的班级工作方式,代之以双向的、师生"共建"的班级管理模式、多元的活动体验的班级工作方法、个性的以态度"引导"为内容的班级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一部分,但许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仍把学生上网“一刀切”,一味地采取“堵”的消极管理方式,而忽视了网络的教育“牵引”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班委”功能发挥的条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班委"是在班级学生干部中专门设立的网络委员,通过建立班级博客群、QQ群的方式,把全体师生的网络信息资源汇聚在一起,以打造健康的校园上网环境,并在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增加一个快捷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6.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实践体验和感悟,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接受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发展,构建和谐、凝聚、灵动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学生了解的知识得以巩固;认识事理得以印证;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在"体验"中巩固"知",在"体验"中感悟"理"这是体验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要有计划的搞好体验教育.下面就体验教育的途径、方法、作用、注意点等方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各大专院校应针对青年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分析青年学生上网的特点与规律,加强青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规范网上行为,倡导文明上网,着力构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大哈奇森说过:"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是班级的灵魂。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感悟教育的真谛,做智慧型的班主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事教育工作已足足有十六个春秋,在这十六年里,学生让我不断感悟教育的真谛;不断体验教育带来的快乐,让我在教育的旅途中知道了责任心的重要;让我明白如何善待学生,善待工作;让我从日常琐碎的事情中感受到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让我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体会到了当班主任的智慧和乐趣。以下是一些做法和想法,在此写出来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激励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为核心,促进学生人格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家园。在实践探索中,我把"激励教育"和"班级建设"结合起来,以激励教育思想为指导,从激发群体动力入手,在班级建设中,通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集体活动的体验、班  相似文献   

11.
丁敏 《考试周刊》2009,(21):181-182
当前,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沉溺于网络游戏等不良现象,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担忧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以所带班级中开展“绿色上网,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为例,指出应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通过网络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问卷为调查工具,整群抽样调查了泉州市5所高职院校1 00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市高职学生网迷发生率为13.4%,其中自认为是网迷的仅为3.9%。从调查结果分析得出高职学生网迷的上网活动特征和心理特质,泉州市高职学生网迷群体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诱因差异及自救能力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技校“网迷学生”是指经常旷课,外出上网,违犯校纪校规的特殊学生。他们以听不懂课为由,借机溜出学校大门,不顾学校与班主任的多次批评,背着家长,晚上经常外出上通宵网,第二天早上六七点返校,躲在宿舍睡觉不上课。笔者对所在学校授课班级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每次上课班总有五到七人缺课,约占班级人数的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他们多为以初中毕业生招收的技校班级中的男生,  相似文献   

14.
徐梅 《教师》2011,(18):22-22
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人性的班级文化驱使学生自愿地接受感染、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本文整合了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三种要素,形成了闪耀着人性化光芒的班级氛围。每一位学生在作者营造的班级文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各大专院校应针对青年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分析青年学生上网的特点与规律,加强青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规范网上行为,倡导文明上网,着力构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洛尔报告"则更明确地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并把基础教育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那么,教师如何运用生活之水滋养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对话中体验感悟;在想象中体验感悟;在设疑中体验感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人性的班级文化驱使学生自愿地接受感染、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本文整合了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三种要素,形成了闪耀着人性化光芒的班级氛围。每一位学生在作者营造的班级文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对班级管理的时候,需要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用心做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工作。网瘾是令每位教师、每位班主任都头疼的事,班会课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不允许上网,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费劲心思也要去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了一个人。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些爱上网的学生都有共同点:1.在家庭生活中,他们都是娇生惯养,都是被宠爱、被溺爱的人。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3,(24):66-66
<正>学生优良的品质是在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而群体活动是孕育、发展优良品质最好的土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班级、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群体活动"为途径,为学生们构建了课堂以外的另一片天地。班级群体活动。所有的班级活动都围绕社会现实和学生需求寻找教育主题。生日会关爱活动。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学会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